夏菇种植是交口县近年来依托地域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这一目标,交口县以大带小,增强产业承载力;以小育大,激活产业成长性;以企带户,扩大产业覆盖面,把群众有效地组织到产业链上,以产业带就业,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平稳增收,全力推进香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盛夏时节,正是夏菇的采收黄金期,在交口县天麟公司香菇种植基地,菇香扑面而来。大棚内,一排排菌棒上长满了鲜嫩诱人的香菇,菇农们正在大棚内,采摘、分拣、搬运成熟的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愉悦。家住石口村的赵俊珍,常年在这里务工,从制棒、种植管护到香菇采收她不仅成为技术能手,而且每年在这里务工就有好几万的收入。
【同期】菇农 赵俊珍:来到这里五六年了,冬天是制棒、打眼,夏天是上架摘菇、选菇,一年四季有活。我在这里,也离家近,一个月挣得4000多元,也挺好的。
每年7月到10月份,国内其他香菇产区普遍因高温而无法生产,然而地处香菇生产黄金纬度带的交口县,却因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的这一独特气候优势,这里成为香菇生产的旺季。今年,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变化特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种植技术优势,及时指导企业园区和周边香菇种植农户调整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规模,从今年六月份以来夏菇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同期】交口县天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杨叶彬:这段时间香菇价格一直上涨,现在客户很多都是来我们这边来买菇,现在的价格像以前我们五块钱、五块五左右的菇,现在花菇都涨到八块钱了,八块钱还是供不应求,每天产量也比较大。
【同期】河南客商 张建设:我在这里收菇五六年了。这里的气候比较好,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出花菇,个大、肉厚,形状好,所以很受客户的欢迎。
在距离天麟公司三公里外的石口镇三神峪村,入夏以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收香菇。菇农马妮妮是村里最大的种植户,她从最初的两棚香菇发展成如今的8座香菇大棚,这几天每天产出近千斤的香菇,当天就被上门的客商一抢而空。
【同期】种植户 马妮妮:早上6点起来采到12点,采完了人家收菇的开车过来就全拉走了。现在我种的连平菇一共十五万棒,一年能收入四五十万元,感觉挺好的。
和马妮妮家一样,这两年在县财政补贴、农业保险兜底、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村90%以上的农户搞起了香菇大棚种植。到目前,石口镇已发展起种植规模达2000万棒,香菇种植专业农户120户,直接劳务带动1062户2000余人。香菇产业已成为石口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同期】交口县石口镇农业办负责人 乔莉文:我们将持续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补贴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打造食用菌专业镇,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交口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优质香菇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等功能板块,以加快培育链主企业为牵引,通过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扩大种植覆盖面,延伸产业链,把群众有效地组织到产业链上,以产业带就业促增收,全力推动香菇“制菌—栽培—分选—烘干—包装—冷藏—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培育出韦禾、天麟两个省级龙头企业,建成两个现代化标准示范园区和双池枣林“十里香菇长廊”,带动发展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65个,专业村22个。全县以夏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量达到3500万棒左右,产量25000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亿元。已带动4000余户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25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
【同期】交口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 邵永健:壮大县城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我们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吕梁市市级食用菌专业镇,县委、县政府历年来不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完成“交口夏菇”公用品牌注册和地理标识认定,建成6个百万棒食用菌基地,全县食用菌规模稳定在3500万棒以上,重点抓好韦禾1500万袋菌种、石口镇食用菌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建成投运,力争十四五末菌棒达到5000万棒,产值达到5亿元,把交口县真正建设成为华北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让香菇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记者:刘利民 刘四鹏 高 文 吕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