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春意浓,走进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的蘑菇房里,暖意融融,湿润的空气夹杂着菇类特有的清香。负责人王俊兵一大早就躬着身子穿梭在菌棒之间,有条不紊地整理、采摘、分拣新长出来的蘑菇,看着蘑菇一夜之间又悄然长大,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
种植蘑菇之前,王俊兵从事建筑工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食用菌,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毅然决然回乡,准备在自己所挚爱的土地上大干一番。初期,王俊兵整天钻进大棚仔细琢磨,从配料、栽培的温湿度控制、养护等每个环节他都小心翼翼地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年下来,他早已熟练掌握了食用菌菇种植的全套技术。
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负责人王俊兵:第一,早上必须早早起来把里面的臭氧放掉、排出,紧接着就是少量的喷水,打开通风口,吸收早上的新鲜空气;第二,3个小时要通一次风,蘑菇的湿度正常在60℃左右,温度不能超过20℃,超过20℃长出来的蘑菇表面泛黄。
要想保证后期出好菇,首先要保持菌包充足的含水量和营养。王俊兵早早的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菌包的选择上格外仔细。他利用一些农作物副产品作为菌包的原料,再配以各种微量元素,并且采收蘑菇后及时清理菌包上的残留蘑菇和枯叶,并补充适量水分和养分,以促进下一批蘑菇的生长。
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负责人王俊兵:这个菌打得多了也不行,打得少了也不行,这就是线种原料,这里面原料多得很。一个和一个不一样,这里面主要值钱就是棉面壳、玉米瓤,最值钱的就是我们的豆饼、麦麸、玉米,下来就是菌,其他的成分也就不怎么值钱,这一个包的成本达到9元到10元钱,一个包出的是2.5千克左右,管理好了多出些,管理不好了少出些。根据我多年的种植经验 ,感觉最关键的是现在的这个菌好,出来的蘑菇朵形好,它就形成一朵一朵的,原先是一页一页的。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王俊兵多次提到:“种植蘑菇比较费功夫,必须认真去学去做。”爱学习、爱钻研的王俊兵,每天周而复始地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慢慢从“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土专家”,种出来的蘑菇品质好、产量高,收益也更可观。
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负责人王俊兵:蘑菇采摘是24小时到36个小时,最多不能超过48小时。我们主要供给给凯尔亮超市、朝阳市场,还有一些小菜贩子,就这样到处卖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靠种植蘑菇鼓起腰包的王俊兵也是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带领身边亲朋好友一起致富奔小康。
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负责人王俊兵:今年想着有亲戚朋友没有活的,我多吸收几个,有钱大家挣,我把质量技术管好,其余的活儿,让亲戚朋友干,我慢慢向他们传授技术,让他们慢慢学,这个东西你看着简单,也没有一次性就能教成功的,这就和孩子上学一样,从“1”要做起,慢慢地就把这个技术学会了。
平菇菌味浓,口感嫩滑,价格适中,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市场前景更是广阔,多年的蘑菇种植让王俊兵有了发展产业的底气,谈及未来,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想再扩大点规模,真正用“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会宁县刚膳种植农场负责人王俊兵:我想把蘑菇种好一点,打算后半年种三棚,根据我种蘑菇观察,咱们会宁的市场平均每天要消费450千克左右蘑菇,我打算把这一棚种完再多种两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