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玉林市农业农村局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3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2人、中级7人,主要从事食用菌等农业微生物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是广西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桂南综合试验站技术依托单位、广西食用菌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广西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
近年来,该所以“市场需求、生态循环、产业升级”为导向,以“兴办实体、创建基地、树立品牌”为途径,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为目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食用菌技术创新,建成食用菌优质菌种繁育中心,培育引进食用菌优质品种46个、菌株135株,其中自主培育品种4个;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广西地方标准3项;集成创新技术10多项;树立食用菌品牌6个;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为推动玉林乃至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集成创新转化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桑枝高效栽培食用菌技术、秀珍菇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木耳钉形菌种高效栽培技术、双孢蘑菇数字化调控技术、夏季栽培食用菌技术等重大食用菌技术10多项,其中,前面4项效益最显著。
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结合生产实际,主要开展平菇、秀珍菇、双孢蘑菇、毛木耳、大球盖菇等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经过多年实践,不断提升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区域内具有独特性和引领性,编写出版著作《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图解手册》,于2020年11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食用菌生产集成创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桑枝高效栽培食用菌技术。为了解决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降低原料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开展桑枝栽培食用菌研究、示范、推广工作,促使桑枝栽培食用菌在广西乃至全国推广应用,为广西年桑枝栽培食用菌超2亿袋,年产值超10亿元做出贡献,助力“桑枝食用菌”成为广西食用菌名片。
秀珍菇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秀珍菇高效绿色栽培技术集成自动化机械制包、人工低温冷刺激夏季出菇、本土原料绿色与富硒栽培等技术,达到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实现人工控制出菇和周年化生产。通过使用本土无污染、无农残和富硒的桑枝、木薯秆(渣)等原料配方,并引进推广秀珍菇抗病品种,提高秀珍菇品质,有利于企业打造绿色有机和富硒品牌,对实现秀珍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菇农栽培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玉林市年栽培秀珍菇约1500万袋,年产量约750万公斤,年产值约7500万元,促使“玉林秀珍菇”具有较高知名度。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归纳总结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秀珍菇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并入选 2021年度广西农业主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木耳钉形菌种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木耳钉形菌种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由于操作简便,省工省时,效益显著,得到广泛应用。指导广西北流市健勇木耳栽培专业合作社采用木耳钉形菌种高效栽培技术,常年生产菌棒约150万棒,鲜品年产量120多万公斤,年产值600多万元,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创建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有效带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引领产业发展。近年来,指导创建农业示范园区10个,其中,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秀珍菇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示范基地、食用菌生态循环示范基地等4个基地效益显著。
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指导玉林市益康菌业种植有限公司于2021年实现菌包生产线全自动化和食用菌精深加工零的突破。通过转化多项技术成果,应用菌包自动化生产、智能远程定向喷雾、食用菌精深加工等先进技术,建立食用菌精深加工线条,研发出秀珍菇脆片、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米粉、灵芝功能酒、有机肥等产品,并投放市场,取得较好效益。指导该公司成功创建玉林市玉州区菌善菌美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区,并荣获2021年“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
秀珍菇高效生产示范基地。指导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在兴业县大平山镇创建秀珍菇生产示范基地,面积200亩,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现代化生产大棚16000平方米,产品加工及冷库包装车间200平方米,主要应用温差刺激出菇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基地年栽培秀珍菇300万袋,年产鲜菇约1300吨,产值约1300万元,直接带动劳动就业100多人。
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示范基地。指导玉林市玉光食用菌有限公司在兴业县城隍镇创建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示范基地,集成创新应用高效节能隧道发酵技术、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全过程机械化技术、栽培菇棚智能温控技术和本土原料栽培技术等双孢蘑菇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基地年产值达到450万元,效益可观。
食用菌生态循环示范基地。指导陆川县奔驰家庭农场在陆川县滩面镇创建食用菌生态循环应用示范基地。通过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索食用菌+生猪养殖+果蔬种植的种养配套生态循环技术。基地由食用菌生产示范区、高架养猪场和水果生产示范区组成,猪场距离食用菌场地500米。基地利用果树砍伐枝条粉碎种菌,食用菌菌渣和高架养猪场的猪粪混合,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后种植果树,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实现生态循环平衡,助力生态乡村建设。
1、积极建言献策,当好政府助手。2019年、2021年分别起草撰写并通过广西食用菌创新团队向广西业务主管部门提交了《推进广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与建议》《推进广西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得到领导和专家好评。近年来,积极参加玉林市科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活动,向玉林市人民政府提交建言献策报告若干份,其中,《推动玉林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获2019年度玉林市科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选题评比一等奖,《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振兴》获2020年度二等奖,《发挥食用菌产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获2021年度一等奖。
2、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食用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解决了食用菌品种、病虫害防治、红菇增产等三类技术难题。一是解决了食用菌品种少的问题。繁育引进保藏推广的食用菌品种10多种,并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其中,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有秀珍菇、毛木耳、双孢蘑平菇等品种,已成为当地当家品种。二是解决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主要解决了秀珍菇黄菇病、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等食用菌生产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三是解决了红菇产量低的问题。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推广,在容县自良镇、浪水乡等红菇基地进行人工增产技术的研究应用示范,效益明显。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派出技术人员到食用菌主产区授课,采用现场讲解、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近年来,培训人员数以万计,有效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卢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