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山地、林下药材发展迅速,山地林下种植中药材的面积在逐年增加。但是山地林下种植药材随着规模的增加,诸如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种植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偏低以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中药材而言,山区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等是其生长的理想场所,俗话说。
山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生态环境、立体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优势凸显、发展可行、效益明显、群众积极,收益也不错。但是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也要引起注意。
山区种植中药材种植应该要考虑种植收益、土壤涵养收益和观赏价值收益。药用草本植物的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但是种植药用草本植物也面临着占用资源甚至土地轮作的问题、并且管护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水源浇灌。
在华北地区如果以薰衣草、黄芩、射干和桔梗等为主草本植物,有不少还是大宗药材,种植收益不错。但是这些植物的花期一般比较短,对于观赏经济的促进相对较弱,对于药材收入以外的旅游支持就有限。
引入更多科技力量,为中药材观赏经济和林下经济注入科技动力。在生态涵养区尤其是潜山区发展中药材观赏经济或者林下种植离不开科技支持,尤其是在高大乔木树下套种中药材,离开优势的科技支撑药材的产品质量或乔木很难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的。以华北地区为例:有关部门在现有的鼓励推广政策基础上,出台具体措施将这些科研单位与种植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依托丰富的专家资源,组建一支包含中药、文化、旅游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团队,在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配套方面,给予优惠措施。让科学技术为到潜山区的中药材种植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有了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有了科技支持的中药材种植同样也是发展潜力巨大。
引入企业,打造中药材新品牌,形成生态涵养与中药材经济双赢。很多兼具观赏作用的药植园应该适时的抓住机遇,利用好不断推出的中药种植政策,扩大种植规模,通过行业协会、第三方等引入大中型中药制药企业,尤其是本土中药制药企业,依托科技优势,发展林下种植规模经济,按照GAP、GACP的标准,建设林下种植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自己的种植品牌,促进种植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依托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森林优势,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应该当地结合中药资源分布特点,选择当地分布广泛,种植技术简单,兼有绿化和药用功能的植物进行种植。此外,这部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以中医药为主特色旅游经济。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协作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利用本区域丰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与健康养老结合形成独具特色中医药特点的康养基地。
要与绿化相结合。在不增加乡村绿化成本的前提下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可以提高村民自身的积极性又可为政府节约绿化维护成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同时注重在林区发展中医药文化,逐步形成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
拓宽销售渠道不仅是种植人的事情。销售是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中最担心的问题,应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使药材生产步入良性循环,多方联系争取和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产销合同或协议,避免“菜贱伤农”在中药材种植人身上重演。
避免种植种类单一,减少管护成本多的种植品种。适宜在浅山区种植或者套种的中药材主要黄芩 、北沙参 、射干、玫瑰、丹参等草本药用植物为主,这些药用植物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管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需要水源来浇灌。对于生态涵养区或者潜山区不如种植木本药材效果好。
在华北地区适宜种植的木本中药材有欧李、金银花、枣、侧柏和银杏等十余种。种植这些木本药材不仅种植技术成熟、而且是一次投资多年收益,还可以形成立体种植,产生多重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节约水源,涵养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种植木本药用植物明显比种植草本植物的优势更为明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