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兵团新闻6月5日电(周华丽 杨铁军)加药、起飞、洒药……6月2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四连的一块打瓜地里,伏永超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将雾化的农药均匀喷洒在瓜苗上。在打瓜地旁边的一块玉米地里,一台四驱拖拉机正在进行耕种。
植保无人机、中耕拖拉机,这些强有力的“帮手”,都是三十七团天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派”来的,伏永超便是合作社的理事长。
“使用植保无人机打药,雾化比较均匀,农作物容易吸收,费用也低。”伏永超说,“植保无人机具有精准、高效、安全等优势,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职工群众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2013年10月,35岁的伏永超携妻儿从河南商丘来到二师且末工程支队(三十七团的前身),成为一名职工。伏永超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现河南科技学院)农业种植专业,2015年底,他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三十七团的设施农业技术员。
为了做好100多座温室大棚的技术服务工作,办公室里二三十本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专业书籍,伏永超统统嚼烂吃透,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指导,随时随地解决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伏永超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毅然决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启创业之路。
伏永超抓住团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利时机,承包2个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我这两个大棚占地3亩,主要种植西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黄瓜和绿叶菜等,不使用化肥、不打农药,采用‘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方式,根本不愁销路,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伏永超笑着说。
且末县阿羌镇搬迁牧民艾孜则·托合提以前不会种植蔬菜,听说伏永超种植大棚蔬菜“有一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找伏永超“取经”,没想到伏永超不但手把手地教他,还经常去他的大棚,根据蔬菜生长的各个阶段讲解管理要点。几个月下来,艾孜则·托合提种植的黄瓜长势良好,预计第一季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
伏永超还借助妻子吴凤玲在团场开超市的优势,2018年接手了团场的“昆金电子商务服务部”,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团场职工群众将红枣销售到全国各地。“我们每年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团场职工群众销售红枣6吨左右。”吴凤玲说。
作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农人”,伏永超认准发展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如果能把团里的农机集合起来,统一调配资源,不仅可以让农机都有活干,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种植户的时间。
说干就干,2021年6月,伏永超联合四名机务人员牵头成立天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机资源有效统筹,社员带机入社,统一按照合作社作业调度,完成面向团场及周边县乡范围内承接的各类大型农机“作业订单”,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经营。
农机适配,种地省力。“以前我们种地都是得分别联系平地机、播种机和收割机,现在有了天宇农机合作社,我们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合作社会根据我们的需求调配农机,我们种地越来越轻松。”三十七团四连职工段宝红说。
“之前只是农忙时能干几天活,其余的时间农机都闲在家里,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农机手方学光说,“去年年初加入合作社,一年挣了七八万元,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年初我又买了一台大马力拖拉机,准备大干一场。”。
“我们还要扩大合作社规模,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拓宽服务范围,增大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谈到未来,伏永超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