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制作艾米果、穿戏服画脸谱......5月29日,江西省宜春市数圆中学校园内热闹非凡,一个个新颖有趣的展位和一张张青春活泼的脸庞,吸引人们驻足停留。
近年来,宜春市汇聚各方力量,依托本土资源,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品牌,在课程设计、活动营造、队伍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激活思政育人活力,让思政课撕下“不好讲”“抬头率低”的标签,呈现出满满的亮点。
5月20日,小满当天,宜春市化成小学五年级五班的《跟着节气智慧劳动》课堂上,老师正向同学们介绍小满的由来与习俗。
“每个节气,学生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并且从事相应的劳动,例如立春教了同学们做春饼,惊蛰便布置他们在家制作了冰糖雪梨汤。”化成小学副校长刘容表示,《跟着节气智慧劳动》课程已经开设三年了,各年级每周都有一节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玩着玩着’就把知识学到了。”!
同样“边玩边学”的还有宜春市官园学校的学生们。下午放学后,皮影社团的同学们直奔活动室,在幕布后排练起皮影童话《石猴出世》。
熊琦是官园学校的美术老师,皮影社团课程在学校开设一年多来,她指导学生做出了一件又一件皮影作品。
“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皮影、剪纸等传统文化知识,我们把它延伸成有趣的实践互动。”熊琦说,“孩子们很感兴趣,不论是在课堂还是社团里,大家的参与度都很高。”。
“打造2条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精品路线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上好“行走的思政金课”;搭建大思政课资源库,推动课程资源与教学案例共建共享;开展沉浸式与体验式教学;开展红色文化影视进校园试点工作......”?
在5月29日的全市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宜春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智勇表示,宜春市仍在持续发力,让思政课“活”起来。
5月31日,宜春市数圆中学的30多名学生完成了一项特殊的社团课程——“探访茶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8节课的实践中,他们学习了茶的历史,在种植园了解了茶叶的种植要领,体验了采茶、炒茶过程,还进行了调研采访。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了解、宣传、传承传统文化,后续有望将课题的研究结论收集起来,打造成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带队老师兰亚敏表示,“学校还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名人典故等资源,设有《红色唱响》等校本课程。”。
据了解,宜春市依托“三色资源”优势,以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好人故事为素材,打造了《月亮之都 我的家》《红色仙源》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其实,课程思政体现在每门学科之中,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思政教育时时处处融入到了各学科教学之中,思政教育可以有本土特色、学科特色、接地气。”兰亚敏说。
5月30日,宜春市宜阳新区熊艳初中政史名师工作室内,来自5所中学的30余名老师正在进行思政课教研活动。
“我们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要听课的,上完课大家评课交流,时间充裕的话,还会安排讲座。”熊艳说。
“工作室成立的目的便是加强各校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带新,互相学习,一起把课上好。”熊艳说,尽管平时工作繁忙,工作室活动的频率还是保持在两周一次,“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远。”....
像这样携手同行、共同成长的工作室,在宜春市宜阳新区共有14个,涵盖政治、历史、语文、数学等各学科。此外,宜春市还有3个省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计划打造5个市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对全市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要上好思政课,引路人很重要。近年来,宜春市实施培育工程、提质工程、引领工程,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专职思政课教师2903人,培养德育骨干、思政课教师700余人次;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三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领航工程;选树“最美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351人,优秀思政课教师、思政育人先进个人等107名,形成良好示范。
除此之外,宜春市还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考核机制、优化激励政策、搭好活动载体、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下足功夫,将继续集聚全要素、融通全过程、做到全员化,让思政课“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宜春市委书记严允表示,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新路子新办法,加快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切实提升思政课抬头率、点头率,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