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越来越普及。今年春耕时节,山东省潍坊市洼里村的一种“智能种植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据说,在这种“智能种植床”上种植的蔬菜,一年能收获16茬!
每年春耕,五花八门的智能种植设备总会让人眼花缭乱,今年,一种全新的“智能种植床”更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说到“种植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很奇怪,种庄稼不都是在地上种吗?怎么还跑到床上去了呢?
其实,所谓“种植床”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这些“种植床”也并不是床的样子,而是一种玻璃箱子一样的培养装置。在山东省潍坊市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馆里,就摆放着60多个这样箱体式的“种植床”,每个“种植床”上,十多厘米高的叶菜整齐划一、长势旺盛。
为什么要把蔬菜放到床上养呢?这种“种植床”到底有什么好处?据洼里村党支部书记说,这种“种植床”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种得多!别看只有60个箱子,但1亩地的蔬菜产值就能达到100多万元,这是为啥呢?因为种在“智能种植床”里的蔬菜,一年可以收割16茬!
一年时间,收割16茬蔬菜,这得是一张怎样的“床”呢?在这张长23米、宽1.8米的“床”下面,藏着很多“秘密武器”,包含地源热泵、种植基质、酵素发酵等不同技术,还有一系列自动控制系统。有了这些装备,这张“种植床”就变成了一个能够自主调控土壤温度、湿度,能够自动检测植物种植情况的智能机器人,这个箱体式的机器人,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技术,为蔬菜种植提供了可控的生长环境,让蔬菜的生长条件永远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不仅如此,这种“智能种植床”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它的“床垫”,也就是“种植床”上用来种植蔬菜的黑色“土壤”。这种黑色“土壤”并不是普通的土,而是一种专门为“智能种植床”而培育的种植基质。这种基质层是由德国泥炭土、玉米秸秆,还有生物菌种揉丝发酵而成的,不仅富含养分,还能有效分解氨气等有害物质,更神奇的是,这种种植机制非常耐用,可以循环利用20年之久。
正是利用了这种先进的基质,加上特别研发的酵素发酵技术,种在“种植床”上的蔬菜可以生长的非常好。当然,这种“智能种植床”采用的都是全封闭的无菌环境,箱体的中间有夹层,夹层底下有空气,利用水墙和空调,智能床可以为作物提供18度到25度的恒温生长环境。也就是说,“智能种植床”实现了不用农药化肥,种出来的蔬菜也是妥妥的有机蔬菜。
当然,除了增加收成,这种“智能种植床”还有更加深远的用处。因为采用封闭的箱体进行种植,不受环境所限,因此,它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低,无论是山地丘陵、盐碱地带,还是沙漠地区、边防海岛,甚至是空中菜园、阁楼,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个性化定制,非常方便。
现在,这种神奇的“智能种植床”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且输出到了哈尔滨、无锡、井冈山等多地进行使用,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赏识。有人甚至觉得,这种“种植床”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是种植模式的变革性改变。
6月8日一早,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头条、新鲜养老驿站、演乐社区居委会、朝西社区广场门前熙熙攘攘,居民们你来我往,忙着选购各类蔬菜瓜果......
超市里打着有机标识的蔬菜未必真“有机”,央视焦点访谈一则报道揭开了有机蔬菜背后的玄机。针对央视的报道,北京市快速作出反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和市质监局联合启动对全市连锁超市的大排查。国家认监委也在昨晚发布公告,对涉事认证机构: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发出风险预警,令其暂时不得对外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越来越普及。今年春耕时节,山东省潍坊市洼里村的一种“智能种植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据说,在这种“智能种植床”上种植的蔬菜,一年能收获16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