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栉风沐雨,她的足迹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田间垄上,那个从青纱帐走出去的农家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省内知名的大豆学科带头人。头顶“丰收计划”等20多个奖项和省劳模等40余项殊荣的她依旧朴实如初。
53岁的张凤琴是黑河市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农艺师。1996年从农大毕业,她便扎根农技推广一线多项荣誉称号,她还收获了“张姐”这个称呼,成为农民朋友心中的“大姐”。
从刚毕业时的“小张”到现在的“张姐”,28载春华秋实,她像一株挺拔的大豆,开花、结荚,成长、成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丰腴和农人的丰收。
阳光雨露即谓农时,良种良法则为农技。要保证农业丰收,除了不误农时,还要保证技术标准的到位率。张凤琴说,“抓住选种、播种、除草、中耕、植保(健苗)和适时收获这些关键环节,丰收不是问题!”。
今年春天,持续低温,张凤琴提早编发了春耕生产建议,提示农民朋友不要早播,“播早了出来就是弱苗。”。
张凤琴总结当地农民种地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不信科学信经验,田间管理粗放,导致减产;另一个是一些农民不信专家信商家,在农药化肥施用上轻信商家,经常被坑。
为了转变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张凤琴不停地奔走在乡村之间,累计举办了10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7500余人次,纠正农民种地的不良习惯;推广良种良法,帮助农民解决种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籽下没下去,苗出没出来?你得用农民的话去讲。”张凤琴讲庄稼话、说种地嗑,用的都是“农言农语”。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干过农活,她以农民的视角说农事话农经,农民兄弟都夸她接地气、讲得好。
针对农民种田“不信科学信经验”的问题,2014年,张凤琴在爱辉区开办了田间学校,手把手发展了30名“土专家”,“土专家”又带出一大批“土徒弟”,几年时间,农业新技术推广在爱辉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全区科技种田水平显著提高。
在包括张凤琴在内的诸多农业专家的建议下,2017年,爱辉区开辟了面积936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在这块科技示范田上,三年时间,张凤琴主持实施了早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建设的3个大豆高产示范区喜获丰收,增产达10%以上,获得了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承接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运用到爱辉区万亩大豆高产攻关项目,当年大豆示范田平均亩产增加12%,创了新高。
三年来,张凤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紧盯科学整地、良种精选、测土施肥、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春季播种时,天不亮她就来到基地,天黑了还没回家;为了试验调查,她趟着晨露除草,顶着烈日查苗,忍着蚊虫叮咬在田间防治病虫。
她早上3点就上地,再晚也得在当天干完,“做试验示范必须严谨,因为你不知道种子埋在地里发生了什么。”!
农技推广要结合农时,试验示范要定时记录,耕地翻耕的深浅、起垄的高宽度、品种的选择、除草剂何时喷、肥料施多少……张凤琴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调查田间杂草数量和种类时,她成天蹲在地上,看着杂草一点点萌出、长高,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规律。
眼下,大豆进入了结荚期,在一片豆地,张凤琴正在喷施叶面肥和杀虫杀菌剂,给农民做“一喷多促”演示。她个子不高,疯涨的豆秧看架势要将她淹没。
张凤琴告诉记者,“一喷多促”作业是近年来田间管理着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一喷多促”是秋粮作物中后期田管、确保秋粮稳产丰收的关键技术,具有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等多重功效。
“这块基地成为新技术推广的强有力平台和阵地,不仅提高了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也提升了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实现了双赢。”张凤琴成天泡在基地,穿梭在田间,指导农民抗旱排涝、防虫治病,科学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基地,她完成了黑河市大豆院士工作站爱辉区万亩大豆高产攻关示范项目,成功示范了20个优质食用大豆品种,实施了大豆小面积高产攻关示范、大豆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及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等多个项目。依托基地,她总结推广了黑河43号、黑科研86、圣豆43等10余个优质大豆高产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模式5项,每公顷增产500余斤,促进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2023年,张凤琴负责的大豆示范田每公顷产量5800斤,而农户的平均产量刚刚5200斤,相比之下差600斤。以去年大豆价格每斤2.35元计算,每公顷效益相差1410元。在基地,农民兄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纷纷效仿,今年,采用良种良法的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在张凤琴的主持下,爱辉区实施了部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开展了黑土地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大豆全生育期一喷多促增产技术等多项新技术试验示范。全区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持续巩固了大豆优势主产区的地位。“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能赚钱才是农技推广的王道!”。
如今,一大批新农人跟随张凤琴,用科技的脚步丈量着这片深情的土地,改变着家乡、家庭和自己的面貌,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走上了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快车道。
只有懂农业,方能知轻重;因为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张凤琴像一粒种子,将自己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播撒在这一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