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坐落在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的北京农学院科技小院里,十余棚番茄正在经历关键的转色和膨果期。趁着春节假期,农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段留生带领师生走进科技小院,送技术讲科普,为种植户“把脉开方”。
“西红柿的冬季栽培,最讲究的就是保温,25℃到28℃最适宜。”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室大棚,一层薄薄的水雾瞬间覆盖住了眼镜片,段留生一边摘下眼镜用纸巾擦拭,一边向大棚角落走去,“越往边上走越觉得凉,棚内温差过大,这种环境可不利于西红柿的生长。”正如段留生所言,大棚角落的番茄枝叶泛黄,长势明显较弱。棚壁悬挂着的温度计显示,此时棚内温度不足20摄氏度。
“当务之急是提高棚内温度,让叶片和果实充分接受光照。转色和膨果期,吸收营养很关键。”段留生蹲下身捻起一撮土,放在手心搓了搓,问道:“最近还是按正常量浇水吗?气温下降的早晨应该浇足水,给植株也喷洒些水,这样能阻止土壤中形成霜粒,而且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也能释放热量,提高并保持温度。”。
随后,他又探头向距离地面较近的低茎处望,这里枝繁叶茂,需要拨开枝叶才能看到果实。他要来一把剪枝钳,只听“咔嚓咔嚓”几声,枝条和叶片纷纷掉落下来。任常青有些心疼:“剪这么多,会不会影响生长?可惜了。”....
段留生笑着讲解知识点:放任叶片增多,反而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多余的叶片和侧枝不仅会吸收本该供应给果实的营养,还会像一把伞一样遮住光照,容易造成类似的转色不均。”他随手摘下一颗番茄,用手掌比划着遮挡住光。这颗正处在转色期的果实通体呈青黄色,只有一小块表皮泛着红色。
“您慢点说,我记一下”“我家大棚的黄瓜总惹病虫害,请您帮我看看”“希望有新品种能让我们试种”……听说种植园来了一位高校专家,其他大棚的种植户也纷纷围过来,请求“把脉开方”。这堂原计划1小时的现场教学课,一讲就是一下午。
任常青一直举着手机录视频,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他笑着说:“西红柿冻害一直是我的心头病,这次把高校的专家请来上课,学到了很多,特别感谢。”。
段留生介绍,北京农学院不仅把技术送到种植户身边,还为科技小院引进了该校自主研发的铝箔无土栽培技术、自主选育的高品质蔬菜新品种。目前,该校已在南庄营村建起了约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园区,集观光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每年帮助农民增收超15%。“作为首都农业院校,我们将发挥人才、科技和智力优势,依托科技小院、博士农场等,深入开展支农扶农工作,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