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记者孙哲)时值冬季,一捆捆新鲜的芦笋经工人热则耶 · 伊敏打包装箱,再通过空运发往北京、乌鲁木齐等地销售。在沙漠边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26摄氏度的芦笋大棚内绿意盎然,让冬闲期的当地农民闲不住了。
“芦笋的适应性强,可以在气候多变、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更能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沙漠里生存。”洛浦县北京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漠桃花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玉路说,当地多沙性土壤且透气性好,正好契合芦笋的生长环境。
多年前,和田地区也曾种植过芦笋,但每年4、5月份的沙尘天气,导致芦笋往往迅速纤维化,失去了应有的口感和商品价值。2016年起贾玉路开始不断尝试,最终选取进口品种开始种植芦笋。
“冬天我们通过大棚对芦笋进行保湿,然后进行采笋,到了夏天利用干燥的气候‘养壳子’,这样芦笋就不会休眠,质量和产量也都上去了。”贾玉路介绍。
口感清爽的洛浦芦笋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今年冬季,合作社的13个大棚每周能向外发送300余公斤新鲜芦笋。贾玉路算了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周的收入就能达到1万多元。
洛浦县当地以种植红枣为主,农忙期主要集中在3月至11月。“芦笋的丰产期刚好在冬季,而且劳动强度不大,可以让农民利用农闲增加收入。”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罗学东说,目前已有四个村的驻村工作队计划与园区开展合作,在当地推广芦笋种植,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罗学东介绍,园区将继续发展以芦笋为主打的特色农业,加快培养产业工人,帮助当地农民在“冬闲”时期提高收入。预计到2019年,园区将扩大至800个芦笋大棚,产值突破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