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美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销地。近年来,陇西县围绕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绿色道地”药源保障基地,强化技术支撑,加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陇西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恺怡:我所在的位置是双泉镇胡家门村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育苗基地,这个基地大约占地500亩,据我们了解,这里的每一亩土地年均产值都超过了1万元。我们还了解到这个村子上的220户农户都通过种植中药材户均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什么是药农的致富密码?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去解密一下。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一大早,村民马尚德便来到自家的药材地里除草,眼瞅着黄芪和关防风苗子长势良好,老马干的越起劲了,可就在几年前,他家的中药材种植效益并不是很好。
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村民马尚德:我们原来种药材没有用地膜,比如咱们的药苗洒在地里面,用钉耙一耙、一勾,在咱们这个地方旱情比较严重,(药苗)就晒死了,所以(药苗)就稀的很,收成不行。
两年前,村上因势利导,统一规划建成了500亩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不仅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地膜和农药,还组织农技人员在这里搞培训、授技术、传知识,老马不假思索,将家里的11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中药材。
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村民马尚德:现在通过咱们政府给咱们指点推广的地膜新技术,咱们种的这些苗子你看好吗,长势又好,经济收入又可观。
“经济收入很可观”,这让种了40多年药材的马尚德打心眼里高兴不已。曾经不起眼的中药材如今成了老马家的致富药,而致富的密码,便是这郁郁葱葱的标准化种植基地。
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村民马尚德:种药材的效益相当好,比其他都好的多,像我去年种了11亩,关防风是4亩,药苗是7亩,这关防风和药苗合起来卖了要14万多元,作为农民,这要比咱们出去打工的要强得多。
在位于陇西县东北部山区和平乡车场村的梯田地里,连片的黄芩长势喜人,紫色的花海格外醒目,山风吹过,药香四溢,沁人心脾。5年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一家合作社在这里开荒地、推梯田、建基地,如今,这个占地10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已经为合作社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陇西县和平助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锐:今年的中药材长势比较好,开春雨水比较多,赶起现在的行情看,亩产的线多元,大药下来也就总体能产个2000多元,整体收入还是可观着呢。
除了自身收入可观,这家合作社还吸纳了本村50名村民在基地从事季节性务工,其中20多人常年在基地工作,他们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
陇西县和平乡车场村村民文露花:三月份开始,土消了(解冻)就开始干了,干到十一月份差不多就休息了,一天100元,工资人家付清着呢、月月打着呢,一年就是2万多元。
2023年,陇西县中药材总产量12.96万吨,产值达26.2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过了215亿元。今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3.35万亩,包括3个万亩以上示范种植基地和47个500亩以上的核心药源基地,标准化种植面积43.1万亩,标准化率达到81.32%,实现“人均一亩药”的目标,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了群众增收的第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