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2日讯为加强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提升中药材质量,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首批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遴选工作。经公开征集、各市审核推荐、专家评审、部门审核等程序,确定12家单位为山东省首批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创建单位。首批种植品种为金银花、黄芩、瓜蒌,每种药材遴选生态种植基地4家。
为规范基地建设,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基地建设要坚持种植系统整体、协调、自我促进等生态种植原则,严格控制可能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及具有一定安全隐患、且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生态种植区域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并对基地环境、种子种苗、种植模式、农业投入品、基地管理、质量检验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该项举措旨在提升山东道地药材品质,提高“鲁十味”品牌影响力,将对打响“齐鲁道地药材品牌”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基地创建周期为三年,创建单位要参照《指南》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应用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提高基地中药材质量。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和省农业农村厅将对创建单位进行定期指导,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设期满后,省有关部门将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认定“山东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并在项目安排、对接合作、品牌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作为中医药大省,山东拥有中药材资源190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380多万亩,总产值200多亿元,金银花、丹参、西洋参、山楂等单品种的产值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以金银花、阿胶、丹参、黄芩、山楂、瓜蒌、北沙参、全蝎、蟾酥等为代表的齐鲁道地药材,以西洋参、艾叶、石斛等为代表的齐鲁特色药材,因量大质优效佳,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道地药材多数来源于野生资源,区域特征明显,数量有限。多年来,资源过度开发,一些野生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同时,适宜产区种植不规范,非适宜区盲目扩种,造成药效下降、道地性丧失。
通过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遴选创建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道地药材资源短缺、品质退化、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发挥生态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促进道地药材良种选育和生态种植技术推广,切实提高中药材质量。据统计,山东省应用生态种植技术的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远高于药典标准,备受市场青睐。
2021年,省卫生健康委等19部门出台了山东历史上首个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推动形成了鲁中南山区、鲁西南、黄河三角洲、胶东半岛以及东平湖、南四湖水生药材种植养殖区等五大中药材生产区。下一步,山东省将积极推进中药材道地化发展,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品种和面积,依托国家中药资源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开展一批道地、紧缺、濒危中药材的种质收集保存、种源繁育和规范化生产,提升中药资源战略性保护能力和生产供应能力,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中药材品牌化发展,出台《山东省中药材“鲁十味”品牌管理办法》,遴选建立全省“鲁十味”品牌库,积极纳入“好品山东”体系,打造“齐鲁道地药材”品牌。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中药材种植养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培育中医药产业集群,推动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新产品的研发应用。鼓励研发推广以齐鲁道地和特色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中医药新产品。开展“百味千膳进万家”活动,支持开发个性化药膳食品,推进中医养生食疗产业发展。结合中药材种植,开发一批“本草拾趣园”和“岐黄养生谷”,打造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