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安黄菇娘”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大安市黄菇娘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大。这种色泽金黄,如同葡萄粒大小的果实不仅深获消费者的喜爱,更成了农民眼中致富的“金疙瘩”。
在大安市太山镇巨宝村的西北角,有三栋集中连片的大棚,每栋大棚的长度达到了500米,大棚里,村民们正在为客商抢摘黄菇娘。
朱丽平的“东家”是巨宝村的村民武立辉,提起这个人,不仅十里八村都有名,就连外地的客商也对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因为他黄菇娘种的早、经验多,据他说,种植黄菇娘已经12年了,大棚数由最初的2栋,发展到现在的16栋,并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安市太山镇巨宝村村民武立辉说:“黄菇娘种植大棚给我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年得达到15万,在我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也带动周边的村民到我这来打工,为他们增加收入,每年在黄菇娘采收旺季,大约用工200人次。”。
先富带动后富,在武立辉的带动下,巨宝村现如今大棚数已达1400余栋,全村400多户人家,种植黄菇娘的就有350余户。俗话说,种的好不如卖的好,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是掣肘农村发展的难题。村民张春龙就敏锐的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他觉得与其把黄菇娘卖给客商,不如自己收购直接卖到外地赚差价,而且作为本村人,收购黄菇娘肯定更有优势。于是,他一人一车就干起了物流生意,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太山镇巨宝村村民张春龙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了一条产业链,我主要是发往温州、北京这些市场,现在几乎就是一天发一车,一车能有2万斤,多的可达三四万斤,能发两个月。”...
市场风险无处不在,粗犷的产销模式不仅隐患多多,还缺乏抗风险能力。而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随着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让大家抱团发展。
太山镇巨宝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军说:“我们村种植黄菇娘成立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老百姓去种植黄菇娘,壮大老百姓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