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江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威远县主产的反季节生姜,因采用锅炉加热循环水提升地温栽培而得,又称“锅炉姜”。
时过境迁。伴随着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加上国内各地的模仿复制,同质竞争,导致锅炉姜产量激增、利润锐减。
9月土地整理、10月安装设备、11月下种、次年1月收获……按照老一辈人摸索出的规律,威远锅炉姜的种植收获有自己的“节奏”。
这一切,都瞄准每年元旦至春节前后上市的黄金期,那是威远锅炉姜价钱最好的时候。但最近两年,“老黄历”不灵了。
由于锅炉姜市场行情的不断走高,包括乐山、重庆等地的农户竞相模仿,锅炉姜产量暴增,供过于求,价格随之下跌,从最高批发价100元/公斤,跌至8~9元/公斤。
姜贱伤农,对于种植户来说,批发价24~25元/公斤是盈亏平衡点,低于这个价格,就意味着亏损。
“锅炉姜的核心是差异化,当一种差异被抹平,突围的办法是另外一种差异化。”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种植大户刘红琢磨出了继续占据市场优势的方法。
提前一年购买姜种,并将其储存在冻库中,这样就能保证在当年姜种上市前两个月下种,仔姜也能提前1个半月至11月中旬上市。
“别人还在下种,我的姜就收获了。”2018年,刘红的早仔姜顺利在11月中旬上市,最高批发价卖到了84元/公斤。2020年,内江市场行情普遍不好,但她的1亩多“冷库姜”依然赚了10多万元。
另一边,村里建起了3300平方米冻库,刚刚投用就被村上的种植户租光了。“这有利于实现姜种的灵活储备,降低姜种价格年际波动的影响。”刘红说。
刘红算了一笔账:往年煤炭价格为1500元左右/吨,今年要2400多元/吨。按照1吨姜种生长周期内需要1吨煤炭来算,今年1吨姜种仅能源成本就要多出900元,每亩则要多出1.5万元。
不同于其他村民烧的煤炭锅炉,罗杰的锅炉则烧的是生物制剂。“你看,很卫生,环保还省钱。”刘红凑近一瞧,锅炉外的控制面板就像电脑一样,直接就可以控制温度。
迫于成本危机,这些年,刘红一直紧盯全国姜种市场,只要听说哪里姜种质量好、价格优,她就购回来试种。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单说买种过程,一般都要在当地蹲守1周,甚至1个月左右。有一年尝试新的姜种,刘红亏了4万多元。
“从乐山白口姜到贵州黄口姜,中间还尝试过绵阳、山东、甘肃等地的姜种,现在95%以上的姜种都来自云南……”经过多年的选择、试验、淘汰,刘红稳定了最佳种源。
“26天前种下的这批姜种,长得还可以,元旦节上市肯定没问题!”12月3日,刘红小心翼翼刨开薄膜下面的土层,看到长得笔直、正努力冲破泥土的姜芽,她迫不及待地在电话中与丈夫分享喜悦。
按照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目前,仅川渝两地,就有威远新店、自贡大安、乐山冠英、重庆潼南等多地种植锅炉姜。而威远锅炉姜,为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起来,这与当地姜农“抢先机、抓创新、重质量”密不可分。这三大“诀窍”,帮助他们赢得了市场、赢得了主动、赢得了口碑,也为目前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艳梅 刘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