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芬,1972年出生在牡丹江的一个农村家庭。2004年来到新发地市场做水果批发生意,经过18年的耕耘和发展,现如今成为一家“菇娘果产销一体、综合性水果联合经营”的水果批发大户。她的菇娘果在新发地市场的销量名列前茅,是新发地菇娘果单品的领军商户。2019年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久天鲜,2020年荣获“全国金牌批发商企业”称号,并在2021年底当选为新发地市场“菇娘果大王”。
成功绝非偶然,它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异于常人的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陈玉芬回忆起刚来新发地的时候,生意并不是一帆风顺。最早做西瓜批发生意,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单品不太好做。在迷茫徘徊之际,她回了趟老家,偶然看到当地有农民在销售自家种的菇娘果,价格低到2毛钱一斤,低价又低量,纯属怪现象。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机敏的陈玉芬便找到果农交流了一番,果农得知她在北京做水果批发生意后,对她说到:“你看我这菇娘果也卖不出去,你就给我收了吧”。因为小时候家里也有种植过,对菇娘果有一定的了解,就抱着帮助他人的心态同意了果农的请求。对于答应别人的事,陈玉芬会时刻牢记在心里,并想尽办法做到最好。当时菇娘果在新发地没有销售,陈玉芬就靠着销售天分和不错的口才不断向前来进货的商家们进行着宣传,虽然在开始的两天里鲜有人问津,但从第三天开始就陆续有商户前来咨询购买,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来了一个客户把剩余的货全部订走。这一次的尝试,是陈玉芬来新发地做生意的一次重大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次帮助果农销售菇娘果的过程,让她从此以后走向了新的赛道。
菇娘果这一水果品种从陈玉芬这里开始正式进入到了新发地市场销售。刚开始从产地发过来的货直接用编织袋装,因为看上去不好看,价格也卖不上去。意识到问题后,她开始尝试用纸箱装货,换纸箱以后卖价在之前的基础上翻了一倍,但销售没有因为价格的提升而减少,这样下来利润就增加了很多。她发现了包装对产品的重要性,于是她又专门定制适合菇凉果的包装,再把产品按大小、品质分级装箱,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改进以后的销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利润更是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一个季度下来单凭菇娘果这个单品就稳赚30多万。
销售和利润都上来了,产量却很有限,她又开始着手控制源头,回老家发展基地,她对村长提道:“我们可以跟老百姓签合同,种子和技术我们来提供,希望村里能发动老百姓跟我一起种,种出来的果由我们来负责兜底销售,我们可以先预估一个平均市价,以此来预支给村民。等到菇娘果种出来以后,如果市场价格上涨,我们再给补贴相应的差价。以此来解决大伙对种植菇娘果的后顾之忧”。村长有了信心,给予她最大的支持。但一开始果农们有些犹豫,半信半疑的进行了少量的种植,有的3亩,有的2亩,甚至还有种半亩的。但是在第二年收果的时候,她开价就是3块钱一斤,老百姓1亩地就能赚2万元。大伙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陈玉芬深信不疑,第二年就开始大量种植菇娘果。就这样,陈玉芬的基地货源从此就有了充足可靠的保障。
然而,就在此时,善于思考的陈玉芬也开始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东北的菇娘果从采摘上市到尾期结束只能卖3个月的时间,怎么才能延长菇娘果的售卖时间呢?带着问题她开始钻研农业这块,买书籍,报相关的课程去学习,给自己充电。开始时,她带领团队在河北沧州尝试种植,试验没成功。她又找到相关专业的技术员、科研人员,对适合菇娘果生长的土质、生长环境做了考察及测试,并再次选择到西双版纳试种。头一年出来的果发绿,经过在技术上的不断调整,最终达到理想的成果。后来基地又延伸到丹东、吉林、辽宁等地。就这样,有了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种植接力,实现菇娘果一年四季不断档。
就在2012年菇娘果的销售达到最顶峰的时候,种植基地发展到了3000多亩,资金运转超负荷,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后,决定利用房产做抵押进行商业贷款,以防止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良后果。在她的努力周旋下,生意逐步有了好转,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之后的生意便越来越好,每年的销售额都不断攀升。
目前公司的市场销售以及产地雇佣的员工人数长期维持在40人左右,销售旺季时能达到70多人,带动当地上百人就近就业。在销售方面,菇娘果的年批发总量达到100万斤,销售总额达1000多万元。下游销售渠道多元而稳定,每天给果多美、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美团等各大电商平台进行供货,还有北京的各大超市、水果店、二级批发商等传统大客户。
今后,陈玉芬准备继续加大基地投入,建设冷库和分拣中心,提升加工间管理水平,建立菇娘果品控标准,优化完善供应链系统。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她将继续扎耕新发地市场,带领更多的员工一起发家致富、造福社会。
都说三十而立,立下一生的志向,定下事业的方向,从此义无反顾,志有定向,一生干好一件事。菇娘果虽是小品类水果,但是陈玉芬坚持围绕它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依托新发地市场大平台,把小品类做成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