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立秋,在吉林西部的大安市,农民们迎来黄菇娘的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近年来,吉林西部多地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在大安,曾经不起眼的黄菇娘在贫瘠的沙土地上变身为“金豆豆”,为当地农民带来财富。
新华社长春8月8日电题:黄菇娘变身“金豆豆”吉林西部特色农产品收获见闻。
时至立秋,在吉林西部的大安市,农民们迎来黄菇娘的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近年来,吉林西部多地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在大安,曾经不起眼的黄菇娘在贫瘠的沙土地上变身为“金豆豆”,为当地农民带来财富。
但“薄了地儿”土壤通透性好,适合黄菇娘生长。早先个别农民在房前屋后种上半亩,吃不了便拿到集市上卖。这些年,为促民增收,大安各乡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兴建农业大棚,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
前几年,太山镇聚宝村村民武立辉花了一万元承包两栋大棚种植黄菇娘。“那时虽然不太懂种植技术,但收入也比玉米高。”他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大安的黄菇娘逐渐供不应求。
短短几年,武立辉自己建起15栋大棚。“一公顷黄菇娘大棚能挣七八万元,是玉米的好几倍。”他说。
如今,聚宝村黄菇娘种植远近闻名,曾经不起眼的小果果成了致富的“金豆豆”。目前,全村三分之二农户参与种植,拥有黄菇娘种植大棚超1000栋,户均增收达2万元。
7月和8月是大田黄菇娘的集中上市期。但通过大棚栽种,虽然只提前到6月上市,但价格却是7月和8月的好几倍。为鼓励农民大棚种植,当地政府给集中建设10栋以上大棚的农户,每亩补贴4000元,还有大棚水电路的配套资金支持。
同时,多个农技指导团队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从每年的2月育苗、4月移栽,到病虫害防治、大棚管理,农技专家一样一样地教。“特别是黄叶病、角斑病等时常发生,没有专家定期来指导,种植规模也不敢扩大。”武立辉说。
现在,大安9个农技指导组包保各乡镇大棚黄菇娘技术指导,多名农技专家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解决种植技术难题。
月亮泡镇志发村的华昱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60公顷黄菇娘统一了品种和种植流程,开展绿色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葛丽娟说:“菇娘品质好,价格自然更高。”。
来自广东的客商张小庆每年都来大安收购黄菇娘,直接发往南方各大城市超市。他说:“大安的黄菇娘产量高、品质好,今年已经收购30多万斤了。”...
如今,大安的黄菇娘种植面积达2万亩,辐射带动近2.5万农民参与种植,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种植模式在各乡镇逐步形成。
近两年,月亮泡镇志发村黄菇娘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村里不仅建起了交易市场,供村民、经纪人、各地客商现场交易,还建起电商服务站,村民可以把黄菇娘直接卖给全国的消费者。如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农民坐等订单上门。
不少乡镇还通过黄菇娘发展休闲农业和加工业。在太山镇张家村的一个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的扶贫采摘园里,60栋大棚种满了黄菇娘、葡萄等瓜果。每年6月,黄菇娘刚上市时,这里挤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
太山镇镇长苏凤国说,采摘园不仅每年为全镇贫困户分红几十万元,还促进了小镇的乡村旅游,形成了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为促进黄菇娘就地消化,当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开始研发黄菇娘深加工食品,黄菇娘果汁、黄菇娘罐头等产品陆续上市,远销全国各地。企业负责人孟祥鹏说,企业每年收购50多万斤黄菇娘进行销售和加工,提高了黄菇娘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