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是社区给你送来的蔬菜,刚刚摘的,非常新鲜……”近日,家住武汉市硚口区易家街道竹叶海社区的彭阿姨收到了一份“爱心蔬菜包”,这些蔬菜并非在市场上购买的,而是竹叶海社区“空中绿苑”生产的。近年来,该社区“绿芽”文明志愿服务队的老年居民们将一处荒弃的天台花园改造成富有田园风情的“空中绿苑”,应季的豆角、番茄、空心菜等长势喜人。每到蔬菜成熟的时节,竹叶海社区的困难群众就会收到“空中绿苑”的爱心蔬菜包。
“我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老了喜欢种点菜当娱乐。”今年68岁的竹叶海社区居民韩小木说:“但后来住进了楼房,想有块地能种点菜,可真不容易。”。
竹叶海社区成立于2015年12月,是由额头湾村“城中村”改造后形成的村改居社区,拥有9栋1232户居民。很多居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刚搬进楼房,乡村生活习惯也带了过来。不少居民在社区周边四处“开荒种地”,对社区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影响。尽管社区总是劝阻,但“开荒种地”的现象依然存在。
“后来有居民注意到,社区有一个天台花园几乎荒芜了,草长得比人都高,经常需要去除草,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块地利用起来,让居民们集中到这里种菜呢?”韩小木说。社区为此广泛收集民意诉求,最后打造“空中绿苑”的构想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并确定以“集中种菜+分片认领”的模式运营。
菜地有了,那谁来种呢?竹叶海社区书记石文兵说:“我们将‘空中绿苑’的消息发布到社区里,让老年居民报名,最后再由社区和居委会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决定入选名单。”老年居民想来“空中绿苑”种菜,需要身体健康、子女同意,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严格遵守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报名的二三十户居民中,仅有7户居民最终入选。
经社区统筹安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很快行动起来。“早期最辛苦的工作就是搬土,因为原来空地的土太薄,根本种不了菜。”韩小木说:“我们7对老年夫妻14个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齐心协力,花了半个月时间才一点点地把土搬到楼上的‘空中绿苑’里,我一个人大概就搬了大几百斤土。”平整土地、开沟、分块、围栏等工作在社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很快撂荒地就变身了“微菜园”。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竹叶海社区的“空中绿苑”,豆角、冬瓜、丝瓜、番茄、辣椒、空心菜等蔬菜生机盎然,瓜果的藤蔓在搭好的支架上蔓发,青菜的叶子鲜嫩欲滴。
71岁的石义德指着面前的菜地说:“‘空中绿苑’大概有七百三十多平方米,差不多一亩多一点。分给我的地有两分,是最多的,大家都开玩笑说我是种植大户。我们种菜不使用化肥,产出的蔬菜都是有机菜。每天早上、下午各来干两个小时的农活,在大家的精心打理下,菜地里连一株杂草都很难看到。”!
社区还聘请“老把式”韩小木当绿芽志愿服务队队长,并担任兼职园丁,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保证蔬菜种得下去、收得上来,同时还聘请其他老年居民为志愿者,一同管护好“空中绿苑”。
在种菜过程中居民们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社区还不定期邀请共建单位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前来进行技术指导,现场答疑解惑。目前,“空中绿苑”蔬菜的产出正在逐步上升,已和普通土地的产出相差无几。
“空中绿苑”的农获不仅可以让种菜的居民自给自足,社区还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送菜上门”服务,将时令蔬菜上门送给辖区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韩小木表示,“空中绿苑”产出的蔬菜,有30%至50%都无偿送了出去。
同时,社区还建立积分激励机制,赠送爱心菜有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以此激发居民比学赶超的劲头。
一条铺着石板的小径通往“空中绿苑”深处,刚干完农活的居民一起坐在一处小凉棚下乘凉,拉着家常。
“我们现在的凉棚比较简易,是自己搭的。社区说会给我们建一个新凉亭,并邀请更多的居民来‘空中绿苑’休闲娱乐,我们大家都等不及那一天了。”韩小木说。
“空中绿苑”的主要功能是种植蔬菜,后续竹叶海社区将继续对“空中绿苑”进行改造,着力打造更加美观的环境,让这片菜地成为社区居民共同的休闲空间。石文兵表示,今年夏天,竹叶海社区托管班将首次开设农业课,让老年居民带着孩子们一起干农活,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
目前,竹叶海社区正筹划在“空中绿苑”中建一处玻璃温室,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种植除蔬菜以外的各类绿植,将“空中绿苑”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植物科普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