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日报讯 在淳化县十里塬镇,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曹村,因一片古柿园而闻名遐迩,并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5月21日,阳光明媚,清风徐来,驱车从咸阳市区出发,一路向北行至淳化,还未至曹村,绿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凝神屏息,虫鸣鸟叫阵阵。
一进村口,“中国传统村落”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古木参天的柿树以一种静默的姿态,越过饥荒战乱年代,数百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曹村的世世代代。
漫步古村,房屋层叠错落,街巷排布整齐,村民勤劳淳朴,历史遗存丰富,处处散发着古村的雅致与恬静。
古柿树是“活着的文物”,具有重大的古树研究价值。2019年被列入国家古树名木名录,受咸阳市绿化委员会、淳化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时光荏苒,一座文化结构完整的古村落,一片历史与现在交汇的古柿园,承载了风霜与期望,在静谧中孕育生命的能量。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置身古柿园,历史在眼前鲜活起来,58棵古柿树高8米以上,数百年不改遒劲挺拔,跨越时间长河,凝视着时代的更迭、目睹世事的变迁,仿佛一个个无言的见证者,用遮天蔽日的枝叶接纳沧桑巨变、用坚强广袤的根系诠释生生不息。
抬头,仰望,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枝干弯弯曲曲,叶子长得又大又厚,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熏风飘飘,沁人心脾。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许多绿绿的小柿子藏在树叶下面,尽显生机勃勃、祥和宁静。
清乾隆初年,曹村吴姓先祖吴仁山目睹了战乱灾荒之年,村民缺吃少食、饥寒交迫的现实,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决定把栽植柿子树作为确保子孙后代安稳度过灾荒之年的法宝。他从外地购回一批柿子树苗,栽植了30多亩。临终前,他将柿子树平均分给3个儿子,每人10亩,并一再叮嘱儿孙今后无论如何,不得砍伐柿子树,还将其遗言刻在石碑上,警示后人。
吴家后人谨遵先祖的遗训,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没有砍伐过柿子树。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如今吴家后人发展到了50余户,但每家还可以分到一两棵柿子树。他们用柿子酿醋、制成柿饼,远销各地,深受大众喜爱。
“每年都会有客商专门来收购,刚摘下来的柿子,会被客商一抢而空,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这片古柿园是先辈给咱留下的财富。国家政策好,这几年,政府投资,在古柿园周围又栽种了百亩小柿子树。不久这里就是一片百亩柿树园。” “村里建成了柿饼加工厂,在古柿园里修了一个广场,我们可以乘凉休闲、下棋娱乐,热闹非凡。”提起古柿园,村民们津津乐道,交口称赞。
近年来,曹村依托古柿树大力发展千亩柿树产业园,年可产柿子10万斤,加工柿饼3万斤,饱经日月,吸满风霜的柿子变得更加甘甜可口。
古柿树漫长的成长史,有着别的柿树不可比拟的生命力,其历史文脉寄托着整个村落的敬仰之情,也拴着村民们的梦想和期望。
“国家、政府、村民都对古柿树呵护有加,发展至今柿树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我们一定会继承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年都会陆续补栽,将柿树种植发扬光大,代代流传。”曹村村委会主任王军军说,古柿园不仅是子孙后代稳度荒年的法宝,更是曹村人的乡愁符号。
在淳化县十里塬镇,有一个古老的村落——曹村,因一片古柿园而闻名遐迩,并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