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城驱车40分钟即可到达萧山区横一村。整洁的村庄,规划有序,静谧的乡野里,有许多意想不到:养鸭池边建起咖啡馆;“数字乡村大脑”的屏幕上,从稻田长势到村里治安,各种数据实时更新显示;半山腰的柿林中,村里办起了“综合体”;全市唯一的亚运会乡村观赛点静待亚运会的召开。
几十年前的横一村有什么?人们还记得,那时村里连一条宽阔平整的路都没有,到处都是黄色的泥巴路、灰色的砖房和杂乱的农田,是萧山区域发展中“南弱北强”的那个“南”。
现在的横一村有什么?有山水林田湖,有稻子、柿子、院子,有高度密集的数字智慧,有“未来大地”上应该有的模样。
横一村的改变始于2018年。彼时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三年后,2021年11月16日,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横一村举行。那时的横一村,已经在萧山未来大地上,赋予农业众多的“想象力”。
在2018年之前,横一村是欠发达村,集体创收只有三四十万元。几位萧山欠发达村的村干部聚在一起,许了一个很小的愿望。
横一村有什么优势?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让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为横一村发展的必答题。
横一村的柿子栽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2018年10月,横一村举办了首届梅里方顶柿丰收节,吸引游客3000多人次,一天销出柿子约5000公斤。人们发现,游客买到的并不只是柿子,还有看到横一村美景时的好心情。
当老百姓头一回听说“风景”也能卖钱时,当一只柿子成为横一村探索美丽经济的突破口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这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产生了绵延不绝的涟漪——...
此后,每年举办的梅里方顶柿节,通过注入更多时尚和年轻元素,吸引着游客们走进古柿林间拍照,在“如意柿界”“海柿山盟”“一柿粮缘”打卡;萧山本土乐队“青柿子”走上了“乡村音乐嘉年华”的舞台…!
零散的田地被平整为“千亩稻田”,成为萧山区最大的高标准水稻田之一。一年里,先种油菜,再种植彩色创意水稻,水稻成熟之际,吸引大量城里人来此游玩体验。一片水稻田,实现了从“卖粮食”到“卖体验”的转变。
要想一年四季都抓牢“农文旅”这金饭碗,光靠一只秋天的柿子还是不够。横一村把围墙降下来、把庭院透出来,把环境优美、空间多元的农家小院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乡创载体,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致富。“院子”的大文章,也从“卖产品”转变为“卖产业”。
在此基础上,村口建起了集游客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乡村智慧管理中心于一体的萧山区首家乡村综合体“如意山房”。还有“789稻田烧烤”“不想嗨发呆空间”“如意跑道”等一批围绕“绿色+农文旅”的项目落地生根。
这些年,横一村一直在深入发掘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修缮倪朝宾故居、梅里庙、郑旦庵等历史文化建筑,收集补遗“郑旦传说”“炝柿子”等非遗文化,举办“插秧节”等系列农事节庆活动,为村民谋划更多新的增长点。
202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1.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0元。
傅临产介绍说:“为提升横一村的整体品位,我们请了专业团队以‘Hi稻星球’为统一IP,把千亩良田打造成可参观、可研学、可体验、可休闲的多功能郊野公园。”原来分散的资源,变成统一的品牌。
对于“弯道超车”的横一村,傅临产有自己的理解:“乡村振兴,目前我们还只达到2.0版本。环境美,我们做到1.0的版本,产业旺是2.0的版本,三产融合是3.0版本,4.0版本是把城市的资源引到乡村,5.0版本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让横一村实现乡村环境美、人气旺、老百姓腰包鼓、品牌响。”...
2018年,横一村率先在萧山区开展生活垃圾“四定一撤”收运模式,制定“横一方案”——以积分兑换和红黑榜“两大制度”作保障,运用数字乡村建设成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
2021年,通过“围墙革命”,完成了全村200余户农户庭院整治提升,连片打造美丽庭院集中示范片区,用“降围透绿”换得全村“秀色”,实现“一户一处景、一路一幅画”的大美格局。
2021年5月开始,横一村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既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又为村庄建设和发展注入动力。
在村里,不管遇到大事小事,只要打开“你钉我办”功能,输入事件详情,点击上报,事件便推送到村干部手机上了,区镇两级部门协同处置,全流程可监控,大幅提升了村庄治理实效。以“临云智”系统为基础,横一村构建起了完整的村庄治理体系,内容涵盖平安巡防、平安宣传、邻里帮扶、邻里交互、物品共享、村级活动、积分激励等方方面面。通过引导村民参与村庄建设,横一村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在杭州工作了四十余年的俞建康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势头,回到村里,花了大半年时间把自家房子、院子整修成欧式风格,开起了村里首个民宿“梅里云居”。“中餐、西餐,泳池、花园,棋牌室、影音室,该有的我们都有。”俞建康对于民宿的营业信心满满,“来这儿住的游客都说这里环境好、生态好、人文好。”?
“鸭棚咖啡”的前身是一个养鸭棚。养鸭棚的主人叫胡大成,是一名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解到村里的整体规划后,这位老党员主动要求把鸭棚给村里,并未要求任何补偿。他说:“我是一名员,如果党员都不带头配合,其他村民的工作还怎么做。”这成为横一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段佳话。
“和以前比,现在村子里很清爽。稻田连成片,可以机械化操作,插秧、收割效率高了很多。”胡大成很乐于看到这样的“大变样”。改造后的“鸭棚咖啡”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周末节假日的日均客流约1.5万人次,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横一村飞速发展的背后,有村里的108名党员,他们共同支起了横一村“柿柿争先”党建品牌,带动群众振兴乡村,共同谱写美好生活。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条路也并非坦途。“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降围、迁坟、移苗,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牵扯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工作难度都很大。拿迁坟工作来说,比如有一个倪氏祖坟,涉及72个子孙后代、23户人家,村干部全体上阵挨家挨户入户做工作,给村民讲透政策,与村民签订确认书。真诚是“必杀技”,是横一村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完成全部350座坟墓的迁移工作的“金钥匙”。
“资源整合起来,才好利用。”村民们不理解,村委干部就带着大家出门“见世面”。他们走出横一村,不断地去小古城村、余村等其他模范村庄学习,学习他们的发展思路、治理理念等。
不断学习、变革、创建,再学习、再变革、再创建,在这样的过程中,“现代农村”带给村民更多的是理念上的转变,并走出了一条属于横一村自己的路径——?
率先采用“四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实现“规划设计、品牌策划、乡村运营、数字治理”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打造的“乡村综合体”,成功破解了美丽乡村“重环境、轻业态”“重建设、轻管理”“重规划、轻落地”等突出问题,缩减了乡村从建成到招商到落地的时间成本、投资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管理效率...
如今,临浦镇以横一村为首发地,联动横二、浦南村,通过发挥“强村带弱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抱团发展的“乡村共富带”,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横一村,要做精品。只要有山水林田湖,横一村的模式就可以被复制。”傅临产自豪地说,“如今,外面的稻子黄了,山里的柿子红了,老百姓的院子火了。”“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