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菏泽街头、公园绿地,也许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棵百年老柿树。作为自然界的活化石,柿树是承载菏泽乡土文化的符号之一,见证着菏泽自然和社会的变迁。柿树生长缓慢,有“爷爷栽树、爹爹吃果、孙子享福”一说。就发展曹州耿饼产业来说,柿树是“1”,发展是“1”后边的“0”,没有柿树,一切无从谈起。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保护现有柿树,并繁育新树苗。
小说《儒林外史》里记载王冕自山东返回家乡,有这么一段文字:“打开行李,取出一匹茧绸,一包耿饼,拿过去拜谢了秦老。”可见,早在元朝时,耿饼就是可与丝绸相提并论的上佳礼品。正是由于柿树与耿饼在菏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历朝历代都对该产业非常重视。
“在古代,种植柿树、加工耿饼可以‘不完银子’。”10月29日,杨宪印说,他所说的“不完银子”就是免税的意思。他出身于耿饼世家,对菏泽耿饼产业发展的历史多有了解。“我家那时候有18亩柿树,我们几代人都制作耿饼,从我记事起,一亩园的收成等于二亩田,老人用輷车子推着柿子、耿饼到外面换粮食。”杨宪印回忆。
杨宪印的说法是有事实依据的,立于1916年的“果木柿饼烟苗免税碑”,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10月31日,记者再次瞻仰了这方立于100多年前的石碑。
这方石碑高约1.7米,宽60厘米左右,目前仍矗立在菏泽鲁西新区丹阳办事处桑海社区文化广场上。石碑碑额上刻有四个醒目的大字——草木衔恩。碑文自右往左书写,最左边刻有“果木柿饼烟苗免税碑”的字样。由于风雨腐蚀和人为破坏,碑文中不少文字已经难以辨识,不过从断断续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地方政府对柿树和耿饼的重视,以及做出的保护生产的举措——种植柿树、生产耿饼免税。
碑文一开篇便说,当地“人繁地寡,赡养无赀,幸而土宜颇多,人赖以生柿子、木瓜、石榴等物……”随后着重提到柿子和耿饼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果木中惟柿子一物更能变质成饼,霜华自现。不假人工,尤属果类之上品……贡于上者惟柿饼与马。”随后“诏谕”有关部门:“远近商贾无从纳税之说。”碑文落款日期为“民国五年(即1916年)农历十一月”,距今已经一百余年。
有资料显示,菏泽栽培柿树由来已久,全盛时达到10万余株,年产鲜柿三千万余斤,耿饼七百万斤以上。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菏泽柿树种植几经波折。抗日战争时期,菏泽大片柿林遭砍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有大批柿树被砍伐当柴烧。1976年后,所剩柿树已寥寥无几,曹州耿饼也因此一度绝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的柿树种植区越来越小,可用于产业发展的柿树已经很少了。
“我家祖传有18亩柿树,原址在今天广州路附近,传承了很多代人。我记忆中,当时的柿树非常粗、非常高,一个人根本搂不过来。‘文革’时期毁坏了一部分;后来烧红薯炕,缺少染料就把柿树砍掉做劈柴烧炕了,一些柿树的树疙瘩打机井时当井盘使用了。现在想来非常可惜。”杨宪印痛心地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菏泽城区的耿庄、刘善人庄、卞庄,这些传统的柿树集中种植区,都被钢筋水泥挤占了。刘善人庄北临中华路,南临长江路,东临和平路,西临赵王河。社区居民最引以为自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多年前这里曾出过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二是这里曾经柿树成荫。明朝成化年间,刘善人庄的先民们几经辗转,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到这里。在老年人的记忆中,村子西临赵王河,东边也有一条小河,南边有一条大的排水沟,不怕旱不怕涝,土壤肥沃,所以当时的居民在这里栽种了很多柿树。
在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中,至20世纪50年代初,刘善人庄村里村外还栽种着500余棵柿树,品种包括腌柿子、油葫芦头、九月青、八月黄。据村民回忆,这里出产的柿子,果质非常好,口感也很好,九月青、八月黄等品种非常适合做耿饼。每到秋冬季节,整个村庄都在制作耿饼,然后用輷车子卖到商丘等周边地区。繁盛时,刘善人庄的柿树,粗的树围可以达到2.5米左右,一棵树能结一万个柿子,可以装一太平车。入冬之时,为庆贺丰收,园主请戏班子唱戏多日。
10月31日,天高云淡,苍老虬劲的柿树树枝直刺苍穹,形成一道迷人的风景。在菏泽华侨城小区,几年前这里还属于原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刘庙社区卞庄村。据介绍,这些老柿树是明朝时卞庄村的先民从山西迁到菏泽后种下的。每至金秋,累累硕果压弯枝头,成为引人瞩目的百年柿树景观带。
在几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年逾七旬的原卞庄村村民卞生田回忆说,他的祖母分家时什么都不要,只要柿树。这些古老的柿树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卞庄村人。大量柿子不仅可以充饥果腹,还为村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据了解,早些年,一棵柿树所产生的价值,可供当时一个成年人一年的花销。
2010年,卞庄村被规划为华侨城建设用地,广大市民曾经为这些柿树的命运牵肠挂肚。后来,有关部门划定了专门的柿树保护区域,并对这些柿树进行清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2016年3月,菏泽园林绿化部门、菏泽学院的多名专家、学者,齐聚菏泽华侨城小区,为这里的百年柿树“会诊”,记者当时曾经跟随采访。为了给柿树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专家们指导园林工人剪枝、疏果。
“国家二级古树,树龄约400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约200年”……如今,这些柿树都挂上了“菏泽市古树名木”铭牌,日期为2018年5月。铭牌上注明,养护单位为菏泽佰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监督单位为菏泽开发区园林管理处。苍老的树干、斑驳的树皮、遒劲的枝杈,无不传达着这些柿树饱经风霜的信息。
柿树生长缓慢,有“爷爷栽树、爹爹吃果、孙子享福”一说。站在市场经济的门槛前,柿树保有量减少是制约菏泽耿饼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柿树是‘1’,发展是‘1’后边的‘0’,没有柿树,一切无从谈起。”杨宪印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保护现有柿树,并繁育新树苗。”他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路网时,可以在马路两边栽种上行道树,既有景观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树木是城市的美丽外衣,百年古树是前人遗赠后人的宝藏。一座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存在于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每一方石碑。根脉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主要支撑,城镇化的脚步再快也不能割断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