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中国药材品质升级战略论坛上,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无公害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一书正式发行。该书提出并构建了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解决了优质药材栽培生产的关键性问题,为保障中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及高品质药材生产建立了可行规范。
本书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如盲目引种、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种种乱象,导致中药材农残重金属超标、含量不达标、整体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必须大力倡导无公害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理念,以无公害种植为抓手,采用生态农业模式,种植生产安全且优质的中药材,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会上,陈士林做了《无公害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研究》专题报告,介绍了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科研及相关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其中,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和中药企业联合起草的中国中药协会《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团体标准正式向全社会公布。该团标对168种农药残留及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做出了限量标准,30余项农残必检项达到国际限量要求。
今年6月,中国中药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盛实百草等单位联合完成的《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总结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多项重要科技创新,技术先进、标准规范、成果转化显著,促进了中药材行业生产进步,推动了我国中药材生产进入“无公害时代”。
在迈向中药材“无公害时代”的过程中,基地建设、栽培技术与质量管理已然成为了越来越多行业专家和产业同仁眼中公认的“三大助推器”。
随着全社会对中药需求的逐年增长,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过去中药材种植小而散,且易盲目、跟风引种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选择建立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以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为代表的行业组织,也积极引导推进全国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在第六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上,20家中药农业企业的近30个中药材大品种基地被评选为“三无一全”品牌称号。(三无一全: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这些基地包括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的人参、远志、五味子、酸枣仁基地,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桃仁基地等。
作为《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推广》项目的科研合作伙伴,盛实百草多年来以中药材源头管理作为战略核心,已建立了15万余亩的无公害中药材基地。涉及人参、甘草、麻黄、半夏等常用中药材品种。在基地选址上,坚持药材道地性,同时借助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无公害中药材种植基地环境进行跟踪监测,确定最适宜药材无公害栽培的环境地块以建设基地。
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是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要优选对病虫害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病虫害一方面造成品质和产量的降低,另一方面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不仅污染环节、增加成本,还会通过食物链使产品中残留的农药进入人体而产生毒害,危及人身健康。
以人参品种为例,盛实百草成立了“人参种质研究与育种中心”,该中心承担收集人参活体种质资源材料,保存评价相关材料并进行良种繁育的综合性工程,进行人参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农田栽培、连作技术研究,为高品质无公害人参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对农肥的规范管理同样十分重要。秉承无公害种植理念,在农药的使用管控方面,坚持“尽量不用”的原则 ,如需用药也必须在SBP(生药生产标准书)所规定的用药范围内,选择低毒性、低农残、易分解、来源可靠的农药,严格按照用药标准施用,同时在农药使用履历表中进行详细记录。
如果说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建设是根基,掌握栽培技术是前提,那么采用一套规范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便是中药材产业实现无公害化的有力保障。11月1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团体标准对外发布,并将于2019年正式实施。
在第六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上,医保商会中药部于志斌主任对GACP团体标准做了专题汇报。他提出,开展GACP认证具有在国际视野下提升保障药材原料质量的重要意义,是对我国GAP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提升优质药材的品牌力,破除出口药材质量壁垒,助力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拓展。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合盛实百草等国内中药企业以WTO颁布的GACP为指导,制定了针对中国的GACP团体标准,期望指导中国中药企业采用适合于中国实际的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体系。盛实百草、深圳津村等国内现代中药农业企业,已经率先采用GACP管理体系,在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并成功扩大了其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据悉,盛实百草中药材及饮片2016-2017连续两年位居出口榜单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