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这天,可巧天上落了点微雨,一大清早,母亲就提着篮子去挖荠菜了。我们这儿的郊区有不少荒地,一到春天,荒芜了一整个冬天的原野便钻出来青丝丝、碧生生的野菜,好看极了。
刚下过一点雨的田野土润苔青,母亲用小铲子将荠菜小心地齐根铲起,用手抖落荠菜上沾着的泥土,就可以得到一棵完整的荠菜,它的叶为披针状,边缘呈锯齿状,青翠欲滴。用清水淘洗干净,碧绿清新,还带着露珠,水灵灵的荠菜放在篮子里,一派春意盎然。
洗净的荠菜切碎用来包饺子、包馄饨,荠菜的清新与肥肉的丰腴相融,既清爽又鲜香,一口咬下去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清鲜又带一点儿清涩。还可以用来摊煎饼,打一个鸡蛋,金灿灿的蛋液加上碧绿生青的荠菜,如同春天的原野般色彩明媚。荠菜作为春日既美又鲜的野菜,当仁不让占据了众多名家心中的C位,陆游作为荠菜的忠实拥趸,专门为此写了一首《食荠十韵》长诗来赞美它,“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他赞美这天赐的美味,青翠的颜色覆满山岗,并不厌其烦地记录下荠菜烹饪的过程。
小小的一株荠菜不但受到吃货们的追捧还大大受到了诗人们的青睐。它登堂入室,频频出现在古人的诗词当中,诗人们歌颂它,赞美它,荠菜成为摇曳在古典诗词中的一缕清风,散发着迷人的清香。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辛弃疾的那首《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最美的春色不在桃李,而是在溪头的那一片烂漫的荠菜花。
荠菜最重要就在一个野字,一定要是野生野长的。如今,城市的集市上也有卖荠菜的,一小把一小把的扎地很整齐,很干净,这都是大棚里种植出来的,没有经过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吹拂,少了一种酣畅纯粹的山野之气。
荠菜并不仅仅在于入口那一瞬间的清鲜与惊艳,它妙就妙在一个挖字。苏轼就曾经亲自挖过荠菜,在贬官外放时,旱情严重,种菜不生,苏轼就和乡邻们去麦田里挖起了荠菜。并苦中作乐,野趣盎然地写下“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诗句。
现代作家张洁的名篇《挖荠菜》,更是将挖荠菜的那种心情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记得小时候与妈妈到田野里挖荠菜,要走好远的路。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车篮里装着挖荠菜的小铲子,篮子。早春的春风仍有些清寒, 但我的内心是愉悦的,充满期待的。初春的田野麦苗青青,田间地头生长着不少荠菜,每看到一株荠菜,我就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妈妈在一边挖,我就在一旁捉蝴蝶,夕阳西下时提着一篮子挖好的荠菜,咏而归,这已成为我童年的美好回忆。(玉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