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界给吃货们准备了不少“春天的味道”。比如在河边沟渠的坡地上,匍匐着一团一簇的翠绿——荠菜。下面让我们好好说说鲜美荠菜的那些事儿吧。
荠菜,也叫地菜、护生草、稻根子草、小鸡草、地米菜、花紫菜等,是一种全民皆爱的食用野菜。它原产于东欧和小亚细亚,但是现在广泛地分布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荠菜的英文名字叫shepherds purse,意思就是牧羊人的腰包,这是因为它那三角形的果实看上去很像牧羊人系在腰间、存放食物的皮质小包。
荠菜的一生非常短暂。当条件合适的时候,在土壤里休眠许久的种子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以极快的速度发出新芽,之后的生长也有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挖过野菜的小伙伴一定知道,肥美的荠菜只能是在开花之前才有。因此,挖荠菜的机会与时日并不充裕,跟美好的春光一样,往往稍纵即逝,哪怕是一丁点的懈怠,都会让你追悔莫及。
不过,荠菜的开花与结果,也是效率极高的,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荠菜种子的体积很小,如细沙一般,并且数量巨大,一棵荠菜产出的种子成千上万,有的甚至超过十万粒之多。
飘落的种子当中,有些可以很快地再一次发芽,进入下一个短暂的生命轮回。这就是我们在其他季节也可以看到荠菜的原因。有些种子会沉寂在土壤中,进入休眠与蛰伏状态,在经历冬季寒冷之后,来年的春天才会生根发芽。
荠菜带给我们很多舌尖上的享受,荠菜馅的饺子和馄饨更是一些朋友追忆儿时或者家乡味道的最好线索。大家在家中做荠菜美食的时候,除了包饺子和馄饨,还可以尝尝方便又美味的荠菜粥。
做法很简单,只需将洗净的粳米与荠菜按照1∶1的比例同煮为粥,便是阳春季节最为应季的美味。大江南北的很多地方都有“百岁羹”,尽管各地做法配料不尽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但把荠菜粥称做“百岁羹”最为常见。
在民间,还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由此可见食用荠菜的习俗非同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谣里说:“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荠菜与“聚财”谐音,因此,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等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预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发财、祛病消灾。这一风俗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颇为盛行。
其实,把荠菜作为食材来享用,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在日本与韩国,以荠菜为原料的食物也是颇为流行。欧洲人除了吃荠菜以外,还把它作为药用植物来应用。奥地利人一直都把荠菜制成茶或者药酒,可内服,也可外用,用来止血、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病或者运动器官产生的疾患。
如今,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荠菜,再也看不见“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的情景了。不过,令人感到幸运的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有大规模人工栽培的荠菜可以持续不断地供应市场,热爱野菜的人们总是能在超市的冰柜里买到速冻的荠菜馅儿饺子和馄饨,其中的原因正在于此。
荠菜是春天里的一种小小草,没有树高,碎碎的小白花,也没有什么香味儿,然而,它的名字却并非无人知晓。春风徐徐吹来,阳光缕缕照耀,不经意间,荠菜带着它特有的香味儿陪着我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