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青春向党百年路,奋进喜迎二十大。共青团云南省委推出“云岭青年榜样力量”栏目,陆续展示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云南获奖优秀个人及组织、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以青春之名,践行榜样力量。
隆冬时节,走进景东县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蓝莓树连绵不绝,布满田间地头,眼下正值蓝莓开花孕果时节,满眼的粉白色花朵点缀其间,还有少量晶莹透亮的蓝莓果实坠挂枝头,散发着淡淡清香……2022年,将有一万五千吨云南蓝莓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将云南优质鲜果味道与世界分享。
也是在这里,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奖者梁名双的人生道路发生巨大转折,他把科学管理技术融入蓝莓种植、将创新求变理念带进蓝莓市场,如今,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企业就在云南这片沃土上展现着发展的蓬勃朝气。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从2014年的9月开始种植蓝莓,到2017年,我们还保持在两百亩的种植面积,到现在一万七千亩左右的规模,应该说我们已经做到在全国规模最大、种植面积最大,也会是产量最大的一家蓝莓企业,我们预计2022年产季的产量大约在一万五千吨,今年产季的总产值预计在十亿元以上。”梁名双说。
2002年,梁名双考入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国民经济学硕士学位,201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事业如日中天的他在玉溪澄江种下了一颗“农业梦想”的种子。
“当时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了解到蓝莓这个产业。从必然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做自己适合的事,所以才选择这样一个产业。”梁名双从玉溪澄江边的100亩试验田开始,植入蓝莓的种苗,加入蓝莓种植的行业。
从此,在风光秀丽、山清水秀的抚仙湖流域土地上,多了一个投身现代农业的“博士农民”,耕地、播种、管理,守护着一片承载青年创业者梦想的蓝莓基地。
“说为什么创业,想着自己做一些有挑战的事,能够带上一群人、成就一些事、影响一些人,能够实现一些个人的价值。”。
就这样,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挖地;从一个不懂农业的门外汉,到如今开创云南露天蓝莓种植的先河;曾经风光无限的经济学博士,如今成了一个踏踏实实的“裤腿农民”。
“我们种的蓝莓主要是南高丛,南高丛有几十个品种。我们经过反复实践,逐步聚焦为三个品种。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在品种改良和水肥药草各个环节,以及种植环境、机制土壤这些方面不断研究、实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比较精细的分工和技术研发。”....
“团队上,包括我在内,博士就占了5个,硕士20几个,其他的都是大学生,整个技术团队有六七十人,围绕着优质、高产、早熟这六个字,不断地突破创新。”....
在试点起步的最初三年时间里,他和技术团队一起不断尝试,对当地水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蓝莓种植技术及要点,探讨引入品种、种植模式、管理需求。每年来回奔波在田间地头,与工人一起整地、种植、养护、采摘…。
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研究实践,梁名双终于突破云南露天蓝莓种植技术壁垒,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蓝莓种植和管理经验,制定《蓝莓种植规程》,让企业的蓝莓种植更规范、更科学。
2021年,梁名双的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内的很多基地、公司我都去认真学习考察过,但到了云南都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从我们种植蓝莓开始,就比较注重在自己得到发展的同时,周边的、或远或近的老百姓也能够从中获益。从给他们提供一些稳定的能逐年增长的地租收入开始,再返聘他们就近在各个环节务工。按照我们的地租标准,每年我们要为这一万七千亩地、大概一万多户村民支付三千万元左右的租金,并且是逐年增长的。每年在现在这种规模下,用工的量大概在三百万人次以上,我们支付的劳务费用大约在4亿左右。常年在这里打工的人年收入在3万左右,社会效益是比较明显的。”梁名双介绍。
梁名双出生于普洱市景东县的一个小乡村,故乡始终是他割舍不掉的“乡愁”。“回到故乡去,做一个怀揣乡村振兴梦的‘致富带头人’”这样的想法无数次在他心里泛起波澜。
2020年,梁名双带着技术和资金,满怀对家乡的深爱,加入了青年创业者建设“乡村振兴”的巨大阵容中,回到景东开展规模化蓝莓种植项目。
“我们在景东的这个蓝莓公司是被确定为普洱市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而现在政府也加大投入,进行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做好园区的相关建设,第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效果显著。”。
“无偿共享蓝莓种植技术,开创现代化农业种植事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这是梁名双回到家乡要做的事情。他亲自带着技术和管理人员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技术和收入保障介绍。同年,云南梁氏高原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景东成立,仅1年时间,一个全国最大的露天早熟蓝莓种植企业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100亩蓝莓种植试验田,到如今的10000余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梁名双曾经的“农业梦想”被逐步照亮,他也正在成长为一个立足蓝莓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农业人”。
“下一步我们继续走技术创新的路,改进技术才是我们不断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源泉,不断的引进新品种,不断的改进种植技术,发展信息农业。”....
同时,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进一步完善公司蓝莓的产业链布局,启动蓝莓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如蓝莓果酒、果汁、红酒、蓝莓保健品、精华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2022年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荣誉的获得,也给予梁名双更多的鼓励,“创业者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坚定信念,加强团队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内在的驱动力,注重好技术进步、市场开拓,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和艰难的创业道路上突出重围走向光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过渡时期任务的逐步完成,在1955年9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青年团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召开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议更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称为中国青年团的决议》。决议指出:“鉴于我们国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终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已经给青年团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因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一名称巳不能确切地体现青年团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广大团员和青年由于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也十分希望更改团的名称。为此,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建议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青年团”;并责成常委会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修改团章的工作。”团中央的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批准。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通过的《中国章程》上,关于党团关系一章就直接使用了“中国青年团”这个名称。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青年团。此后,中国青年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