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新带领的小浆果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团,帮助大连周边地区的蓝莓种植户种植了蓝莓新品种。 受访者供图。
“看这一串串蓝莓花蕾长得多旺盛,就知道今年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都错不了,明年春节期间,蓝莓就可以成熟上市了。”12月12日,在自家蓝莓温室大棚里,辽宁省庄河市大郑镇背阴屯蓝莓种植户范山东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蓝莓花蕾,对这一季蓝莓大丰收充满了期待。
与范山东一起期待着蓝莓大丰收的还有500多家大连周边地区的蓝莓种植户,他们在科技特派员、大连大学教授王贺新带领的小浆果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团的帮助下,种植了蓝莓新品种;而且,在蓝莓种植的全过程中,他们都得到了科技特派员无偿的技术指导。
两年来,小浆果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团培训种植户、企业等相关人员2000多人次,下乡指导50余次,下发栽培技术手册8000余册,培养农民技术员150多人,服务蓝莓种植户500多家,建立了多个示范推广基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5项,其中温室蓝莓平均每亩收益比原来增收20%—50%,让大连有了自己的“蓝莓style”。
“我们种了多少年蓝莓了,都没卖过这么高的价钱。2020年春节,‘云雀’第一年结果,就卖出了60块钱一斤的高价,丰产期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比我们种其他普通品种每亩多赚9万元。”说起王贺新引进的蓝莓新品种“云雀”的“战绩”,范山东笑得合不拢嘴。
辽东半岛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种蓝莓等小浆果。“近几年蓝莓在水果市场上特别受欢迎,价格也节节攀升。”王贺新介绍,但科特派团队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蓝莓品种选择不合理、栽培技术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大连周边种植户增收见效慢,所以种植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小浆果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优良的品种资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芯片,以蓝莓为例,选择适宜的品种、及时进行更新换代是产业发展的优选条件。从2005年开始,王贺新就带领科特派团队自筹资金开展蓝莓育种工作,先后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120多个。
“我国已经引进的蓝莓品种达300多个,所以品种选择确实是一个难题。”虽贵为国内蓝莓育种的顶尖团队,但是如何为大连周边种植户“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蓝莓品种,让王贺新和科特派团队陷入了深思。“为了增强蓝莓种植户们的信心,我们最终把经济产量和效益作为重要的筛选条件,必须尽快让种植户获得收益,摆脱贫困。”...
凭借多年布点示范栽培的经验,科特派团队最终选择适合温室栽培的“蓝莓三剑客”——法新、云雀和新汉诺,可以实现反季结果,品质好价格高。
“范山东种植的‘云雀’就是适合温室种植的亚热带蓝莓品种,比夏季露地上结的蓝莓果质地硬、香甜。”王贺新介绍,而且每年结果的时间都在春节前后,价格也比夏季蓝莓高出6—10倍。同时冬季适合蓝莓保存,储存成本也比露地夏季结果的蓝莓低。
然而,蓝莓新品种的推广却给科特派团队成员们来了个“下马威”。王贺新和团队成员通过走访种植户了解到,很多人由于不懂技术,因此对种植蓝莓新品种充满了畏难情绪,同时也对新品种的好坏心存疑虑。
为了消除种植户们的担忧,王贺新带领团队成员做了两件事。首先做的就是为种植户们配套完备的栽培技术。
从2019年开始,小浆果科技特派团针对大连市庄河、普兰店、金普新区和丹东凤城、宽甸和东港等地的农户、合作社和部分企业,开展了多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王贺新和科特派团队成员走进田间大棚,亲自为种植户们示范讲解各种种植栽培技术。“每次培训现场都有100人以上,但是种植户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现场非常安静。”王贺新感慨,这也让团队成员看到种植户们对科学种植技术的渴求,坚定了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让种植户们尽快掌握先进蓝莓种植技术的决心。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中培训的方式受到限制。持续为农户解决种植问题,科特派团队采取建立微信工作群、开设网课的方式进行远程指导。
王贺新的微信上有5000人,种植培训群一开通,500人的群很快就满了,再开一个很快又满了。王贺新和团队成员每天要在群里解答几百个农民提出的问题,面对种植户的问题,他们一刻不敢耽误,看到后总是第一时间予以答复。
除了解决技术问题,要让更多种植户接受蓝莓新品种,还需要进行示范引领,这也是王贺新为推广蓝莓新品种做的第二件事。
2019年,首批蓝莓示范种植户范山东种植的“云雀”在科特派团队的精心呵护下,不负众望,2020年就开始结果,不仅果大香甜、耐贮藏,而且产量非常高。“云雀”销售价格高出其他品种40%以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户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种植户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栽培模式,从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种植户加入到新品种蓝莓的种植中,为促进区域蓝莓产业的发展和精准扶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一年多以来,可没少麻烦科技特派员王贺新教授,每次遇到种植难题,随时给王教授发微信他就会帮我解决。”范山东说。
“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们的问题特别多,而且五花八门,很多基本问题种植户都不知道。比如温室蓝莓不能拼命浇水,过于潮湿会使蓝莓得灰霉病,最终影响产量。”王贺新说,“通过解答种植户的问题,我们发现在扶贫工作中,解决小浆果产业的技术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技术层面不断取得更多新的突破。”。
王贺新说,蓝莓栽培的技术含量极高,其中一项就是修剪技术。为了解决农户的这一难题,王贺新专门邀请了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魏永祥研究员,通过理论讲授结合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认真细致地向广大农户分别讲解温室大棚的蓝莓树以及露地蓝莓树的修剪方法,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这种取长补短、引进人才协同合作的科技特派员扶贫模式,在现实操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王贺新总结道,“不过光靠科技特派员和‘外援’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培养一支留得住、懂技术的乡土技术人才队伍,对地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王贺新和科特派团队从教育培训入手,提升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降低产业风险。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乡村专业技术人员,使得他们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产业兴农才能真正让种植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因此,我们要帮助种植户们打造自己的‘蓝莓style’。”王贺新并不满足现在的“小富即安”,他在心中为种植户们盘算了更长远的打算。
科特派团队还组织大学生创业,在庄河市创办了农业科技企业,并入驻位于长岭镇的庄河市科技扶贫园区,他们采用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开展全天候技术服务,配合当地政府全力打造“庄河蓝莓”特域品牌。同时,团队正着手将蓝莓打造成大连市特色农业品牌,为大连市农业产业化服务,并且他们还希望以大连为中心,带动全国蓝莓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