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很多高校和企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开辟了很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羊肚菌就是冉冉升起的“明星”之一。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在菌内圈素有“菌中贵族”之美称,市场价格不菲。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国内人工栽培很少。
“哇,快来采,这里的菌子好多。”4月14日,隆回县小沙江镇肖铁文的羊肚菌栽培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
小沙江镇羊肚菌人工规模化栽培示范基地是湖南大学与隆回县建立的定点扶贫项目之一。基地建立在肖家垅村,大棚面积2000多平方米。自今年3月下旬开始,大棚内的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冒岀。据基地负责人肖铁文介绍,该基地已采收了两批羊肚菌,收入达20万元。现在小菌子还在不断冒岀,预计可共采收鲜菌750公斤以上。当地鲜菌每公斤400元,干菌每公斤4000元,酒店宾馆争相订购,供不应求。(当地羊肚菌种植很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比较贵。)....
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的湖南大学教授刘选明算了一笔细帐:每亩地约产鲜菌250公斤,当地每公斤售价400元,每亩收入10万,减去每亩3万元的开支,一亩地纯收入7万元。
2008年,肖铁文开始试种羊肚菌,在栽培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种羊肚菌虽然赚钱,但这‘宝贝’难侍候,对技术、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苛刻,国内人工培育成功的少之又少。”肖铁文说。
2013年,湖南大学与隆回县建立扶贫对接,把肖铁文的羊肚菌基地作为科技扶贫主要项目之一,先后10次组织教师、党员赶赴基地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学校为肖铁文捐建了菌种培养室,赠送了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多层培养架等设备,帮助基地解决了虫害、杂草侵蚀和菌种培育等关键技术问题,使羊肚菌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3月24日一大早,临澧县四新岗镇牌楼岗村红花园合作社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10多个村民采摘着新鲜出土的羊肚菌,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年,四新岗镇牌楼岗村红花园合作社通过多方调研,引进了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每年11月左右开始栽培,采摘可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合作社负责人朱德云介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吸纳当地29户贫困户,利用冬闲稻田种植了50亩羊肚菌。
“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既盘活了闲置田地,又能解决闲置劳动力,不仅给农户带来经济收入,还能改良土壤,可谓‘一举多得’。” 牌楼岗村负责人喜滋滋地说。几个月里,村民们齐心协力,严把关键技术,基地生产的羊肚菌品质好、销路旺,当地每公斤售价160元,每亩收益2万元左右。
为实现精准扶贫,去年下半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引进康利生态菌业有限公司,在蔚竹口乡上塘村广泛种植羊肚菌。据悉,在大瑶山边界上塘村种植的150亩羊肚菌,每亩地可产鲜菌250公斤,预计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近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建国村60亩羊肚菌基地里,一垄垄土厢规划有序,一个个呈褐皱网状的羊肚菌已破土而出,小雨伞似的菌盖下面,白白的菌柄光滑如玉,村长侯迁平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
去年11月,该村整合60万元扶贫资金,采取“村集体+大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建国康农高科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羊肚菌试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培育,羊肚菌种植一次性获得成功。眼下,正是羊肚菌的采摘季节,采摘期为2~3个月,可以持续采收到4月底,亩产量可达150~250公斤。
目前,当地鲜菌每公斤140元,刨去成本投入,保守估计每亩地可收入2万元,羊肚菌种植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条新路子。“靖州县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适宜、原料资源丰富,发展珍稀羊肚菌特色产业潜力很大,前景十分看好。”侯迁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