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贵州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原先研究作物养分管理,主要“伺候”粮油作物。2016年贵州省提出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他的职业生涯也拐了个弯——依旧研究养分,只不过“伺候”的对象变成了食用菌。
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自2016年开始重点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以来,2020年食用菌产量达138.58万吨,从食用菌生产的弱小省份晋升到全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的第二梯队。在贵州从无到有地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过程中,羊肚菌的“历险记”,颇有代表性。
在贵州省黔西市,羊肚菌彻底火“出圈”了。11月初到12月中旬是羊肚菌的播种季,2021年年底,全县种了上万亩羊肚菌。
就在2018年,还几乎没人种过这种羊肚菌。2019年冬天,全县那1260多亩羊肚菌,是县里顶着很大压力才种上的。到2020年冬天,种植面积就扩大了一倍。
2021年3月,羊肚菌采摘完毕,黔西市种的2630亩羊肚菌总产值3000多万元,利润率超过150%。其中,种植户马华平的10亩羊肚菌净赚30多万元,利润率超过300%。
当地农民为了省钱,一般用竹子搭大棚种羊肚菌。2021年10月,张邦喜去黔西市出差,路上看到一个老大爷在砍竹子。老大爷告诉他,马上要种羊肚菌了,“现在不准备,就赶不上季节了”。
张邦喜说,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花了10多年才把羊肚菌的生长情况摸清楚,在贵州省9个市州连续布置了羊肚菌适应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筛选出稳定菌株。
当时,大家到处寻找适合种羊肚菌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要找几名熟悉本地情况的村民聊天:当地有没有野生的羊肚菌?如果有,还要请村民带他们上山去找,然后在有野生羊肚菌生长的区域布试验田。
2019年,这支团队赴全省多地进行气候、土壤、水源实地考察,经科学研判后选择黔西市开展大面积推广。当时大田栽培的技术已趋成熟,但还需要根据贵州各个区域的气候来调整大棚搭建方式、播种时间、营养袋摆放数量及时间、覆膜时间等。
劝说村民种这种新的作物并不容易。贵州没有种菌菇的传统,村民也不懂得如何种。张邦喜和同事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但获得普通村民的信任还需要时间。
2019年冬天,贵州省黔西市作了个大胆的决定:试种1260亩羊肚菌。这里一跃成为贵州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每年秋收完,贵州许多地区的农田都会闲置一冬,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种羊肚菌,似乎值得一试。
收益很快在半年后显现出来。再到冬天,黔西市的羊肚菌种植面积就翻了一番。这也成了羊肚菌在贵州推广最好的“代言”。
春节前,张邦喜在剑河县、台江县待了十几天。他要把自己负责的各个基地都跑一遍,“跑完才能安心过年”。
种羊肚菌是个精细活儿,哪个阶段注重水分、哪个阶段要注重通风透气,讲究多得很。水多水少、通风强弱,都会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等次。张邦喜说,每到羊肚菌生长的关键时间点,大家都要去到现场才放心。尤其是每年11月初到12月中旬羊肚菌播种阶段,课题组10个人都在外面跑。
剑河县麻栗村的驻村王荣晗2021年6月来麻栗村挂职,这名工科男原先对菌菇一窍不通,但现在成了内行。他知道,现在是羊肚菌的菌丝生长阶段,蹲在地上扒开泥土,就能看到像蜘蛛网似的菌丝。
去年七八月份,村两委开会,决定在村里再次试种羊肚菌。以前有两名村干部尝试种过羊肚菌,他们当时从附近县里买来菌种,菌种公司承诺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每到需要帮助时,电话总是打不通。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对方只肯通过微信视频指导,从来没实地看过。就这样,他们每亩地只收获了100多斤羊肚菌,平均一亩地赔了2000多元。
王荣晗找到贵州省农科院帮忙,对方没有直接应下来,而是先选土、查验附近水质、调取近5年的气象资料,最终才确定下来在哪里种。张邦喜解释说,需要根据各方面资料来确认是否适合种羊肚菌,以及如何搭棚、何时播种、怎样管理等。
村民对新产业难免心存顾虑,于是麻栗村的几名村干部先试种了53亩。张邦喜记得,种过羊肚菌的那两名农户表示,只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他们“愿意再赌一把”。
像过去一样,张邦喜和同事开始手把手地教,张邦喜先挖一个沟作为示范。如果是排水差的地,垄要起高一点。
王荣晗也看到,张邦喜他们每个环节都教得仔细:根据棚内面积计算播多少菌种,覆在菌种上的土质要细,薄薄盖一层即可;浇水后抓起一把土,土壤成团,松开手,土壤散开,水就算浇得合格了;以人进入棚内感觉闷不闷来判断通风是否合适。这些细致又通俗易懂的技术指导,被人们笑称为“保姆式服务”。
羊肚菌娇气,怕干怕湿怕闷,播种过的土地怕蚂蚁打洞,怕老鼠偷吃营养袋中的麦粒,觅食的鸡漫步来到菇棚,一爪子刨下去,这一片菌丝就算完了。
种羊肚菌的成本不低,一亩地要花4000元左右买菌种和营养袋,农户也照料得格外小心,一有异常情况就赶紧给张邦喜打电话。整个羊肚菌种植季,张邦喜几乎一直泡在各个基地。
有时张邦喜和同事去村里做技术指导,县里、镇里的领导向村民介绍说,这是省里来的专家。张邦喜感觉,村民会对他们有距离感,说话时都不直视他的眼睛。后来村民看到,张邦喜和同事跟他们一样一天到晚待在田间地头,满手满脚都是泥,才习惯了和这些省里来的专家相处。
频繁下乡这几年,张邦喜也掌握了许多跟村民打交道的方法,村里的留守老人居多,老人要面子,教过一遍还不会,又不好意思问。或是教的时候村民都说“会了会了”,但一做起来都是错的。张邦喜看到他们做错的地方,“不能直接说他错了,而是说‘这样做可能更好一点’”。
春节前通电话时,张邦喜的嗓子有点嘶哑。那段时间村里家家户户杀年猪,他必须得到大伙儿家里喝点米酒、吃顿饭,不然农户会觉得他不尊重自己。
在贵州,羊肚菌成了“网红”农作物。2021年年底,黔西市种了上万亩羊肚菌。县领导说,如今已经由不得县里了,都是老百姓自发种的。
但张邦喜坦陈,“产业铺得这么快,很揪心”。乡镇农技人员要负责很多种农产品,也未必顾得过来。他提醒农户,羊肚菌比较娇气,每个生产环节都很关键,要提前做好预案准备,比如田间管理、应对极端气候、采收销售加工等。
对张邦喜和同事来说,羊肚菌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虽然自然环境下种植羊肚菌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还有新的课题需要研究——羊肚菌的智能化栽培技术。
在全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大背景下,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农村局也向张邦喜做过咨询。张邦喜建议白云区做全省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省的食用菌技术发展。
他有时会在白云区的智能菇房开展试验。智能菇房是一个个十几平方米的铁皮屋,在小屋门口的仪表上可以调节实时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但智能菇房种出来的羊肚菌成本高、品相差,“现在我们只知道羊肚菌受温度、湿度及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相互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在张邦喜看来,智能菇房种植是羊肚菌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中间环节。而食用菌产业发展,又必然要走向工厂化,“这是业内公认的发展路径”。
2021年9月,张邦喜担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黔东南综合试验站站长,贵州作为食用菌产业的后起之秀,也加入了“国家队”。
2021年12月底,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2020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贵州省的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十,报告中提到“(贵州省)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国家级7家,初步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对浙江上山文化区水稻起源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演化史,这一过程跨越了十万年。
从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神农架新发现一个报春花科新种,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植物钥匙》上。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相关产品高精密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前辈们总是说,咱航天人如果没有一股子肯钻研的“倔”劲儿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怎么攀登技术高峰?可见,我们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产品的精度直接影响着火箭发动机及飞行器的精准入轨,丝毫差池都会导致火箭发射延误甚至失败。
月球背面整体上相对月球正面更为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价值。我们团队在赵淳生院士带领下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在嫦娥六号探测器上,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九天揽月的中国高度——走近那些工作在中国航天一线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这一刻,在距飞控大厅不远的遥操作大厅,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深空测控站,在准备下一次发射任务的卫星发射场,在与嫦娥六号任务相关的岗位上,处处可见中国航天人忙碌的身影。是他们,不断创造着一项又一项震惊世界的中国高度。
本届峰会共对接签约数字经济项目421个、总投资2030亿元,涵盖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领域,将有助于打造高水平数字经济产业链,为做大做强做优福建数字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发现细胞受伤而产生的再生因子REF1,是引发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受伤信号分子,在植物再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是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
借助该显微镜,团队现已解决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领域系列基础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自然》杂志。
目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已组织模拟50立方米到100立方米的山洪、泥石流大规模实验四次,堰塞坝溃决灾害链实验一次。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造林绿化、生态修复、湿地修复等工作不断推进,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其中鸟类达519种。
在实空间中对体相冰表面和预融化过程进行原子级分辨成像,是理解预融化层的关键。 为进一步探究冰表面预融化过程,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变温生长实验,发现冰表面在零下153℃时就开始融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大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的陆域国土面积。
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建设智能矿山,突破掌握井工矿8.8米大采高、智能采煤、智能掘进、卡车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近3年煤矿用工减少超5000人。
随着我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安全、高效地运行需要规范化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基因组重组等技术,王薇廷终于选育出具有抗逆特性的运动发酵单胞菌菌株ZM532,大幅提升了其生物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