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植,是指将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生产田中的过程。曾经,济南树成种苗基地负责人亓洪骁对这样的专业术语也很陌生,直到2019年返乡创业,成立家庭农场,才逐渐摸索出果蔬种植的流程和门道。
“我们这儿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大棚种植,算是起步比较早的。”亓洪骁说,家庭农场成立后,他也曾一度为购买、培育优质种苗而发愁,这也是当地种植户多年来面临的难题从前农户大多自行育苗,但由于缺乏良种,农户自身也没有良好的护苗育苗手段,成活率不高、损耗大,容易错过定植期,“每一种蔬菜都有它的定植期,要是找不到苗,错过了,就基本种不成了,会造成很大损失。”。
20日上午,记者在树成种苗基地看到,一个个育苗大棚里,自动化育苗床上是一眼看不到头的郁郁葱葱的小苗,它们在进口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叶面油亮、根系发达。两名工人操作着自动播种机,辣椒、番茄等蔬菜种子播撒到育苗盘里,经过一两个月的生长,就能被送到种植户手中。每到定植期前,当地种植户和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的大型基地,都来这里购买种苗。
如今,树成种苗基地里有十多种不同的蔬菜,每种蔬菜又分出多个不同品种,其中的“拳头产品”番茄就有80多种。据基地方面统计,依托这些优质种苗,已经帮助上万名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方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姜南告诉记者,在现代农业领域,种苗繁育是农业生产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各种培育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和繁衍优质品种,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作物的遗传资源,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耐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威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街道格外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
亓洪骁是方下街道返乡创业青年的一个代表,当地还有不少育苗基地,包括安信种苗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它们共同把一些种苗的价格“打下来”、品质提上去,为当地果蔬种植特色产业增色。他们的目标还不止于此掌握新品种话语权、摆脱进口种苗依赖,就必须走自主研发的路子。
“一开始育苗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催芽、育苗等生产环节,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亓洪骁坦言,选育优质品种的过程比他们一开始想象的要难得多。“记得有一次,一整个大棚的番茄都感染了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根本来不及补救,耽误了生产还影响了种苗的最终交付。”为克服这些困难,团队开始寻求专家合作,在街道的帮助下与不少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现在,我们跟山东省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优质的种子资源。经过我们的试验、筛选和推广之后,培育的种苗表现不仅优于国外的,而且价格也便宜。同时,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也成立了李传友教授工作站,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亓洪骁说,除了培育拥有优良性状的种苗外,他们还与专家合作研发出了不少新品种,更进一步提升了本土种苗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自主研发的草莓番茄品种在辽宁等地已经开花结果了!”。
如今,树成种苗基地每年为全国输送3000余万株各类果蔬种苗,方下街道总体输送量达到每年3亿株,“济南造”种苗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我们跟高校、专家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入,接下来想打造一个以番茄为主的种苗研发繁育基地,让专家的最新研发成果在这里试种、改良、落地,让更多农户第一时间种上咱们本土新品种!”亓洪骁对此充满期待。
发展果蔬种植、育苗育种,方下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姜南介绍,这里地处平原地带,当地的方下河、嘶马河、大汶河、新河四河交汇,冲积成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正因这样优质的自然环境,街道建成了多家种苗基地,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合作模式,借助科技育苗的技术优势,当地实现了“工厂化”育苗。“2023年,街道蔬菜种苗的产值达到2.81亿元。不仅如此,我们还形成了集种、管、技、供、销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的优质种苗能够在不同地区复制推广!”姜南说。
记者注意到,为了推动种蔬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当地还推出多项举措,全力打造“种蔬走廊”今年“五一”期间,方下街道举办了第二届“济南莱芜种蔬节”,全面展示种蔬产业资源及方下街道农特产品。不仅如此,此次种蔬节还推出本土公益蔬菜品牌“好品方下鲜”,严选辖区内优质蔬菜种植户产品纳入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方下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通过种蔬节特色活动,采用产业+创新团队聚才模式,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教授引领作用,为相关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方下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照军表示,近年来,济南市锚定打造“北方种业之都”,聚力现代种业产业,大力推进种业产业提质增效。未来街道将实施“种子产业提升计划”,构建产学研相融合的现代化种业体系,通过农业龙头带动、产销平台推动、特色产业拉动,进一步强链延链,不断擦亮种蔬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