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坡村樱桃素有“陕西春果第一枝”之称,每年会赶在春节前抢鲜上市。图为12月16日,在吴坡现代农业示范园樱桃大棚里,村民张文战看着挂满枝头的樱桃,脸上露出了笑容。 记者 雷沛 摄?
十年不懈拼搏,吴家坡人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每一次主动求变,都留下了他们不断前进的坚定足迹。12月16日,记者走进澄城县寺前镇吴家坡村,解析其十年的发展路径,感受吴家坡人用奋斗谱写的“坡变”。
一桶10千克的水被提升100米所消耗的能量,足以使40W的灯泡照明4分钟,如果用这样的水浇灌庄稼,显然不划算。可是十多年前,吴家坡村的村民为了生存,却不得不这么做。
“我们村地势高,辘轳绳子下到30丈(约100米)才有水。”吴家坡村党总支书记吴登奎回忆起当年的取水场景,仍然唏嘘不已,“打一桶水,要3个人花十几分钟,太熬人了。”?
吴家坡村在澄城县寺前镇西北2.5公里处,位于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黄土台塬地带。多年以前,这里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是远近闻名的“角窝窝”“穷窝窝”。
“到了吴家坡,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吴登奎指着一处陡坡介绍:“因为地势落差大,村子不仅缺水,黄土导致的水土流失也很严重,只要下大雨,树杈、黄泥、碎石一起冲下坡,相当于泥石流。”。
恶劣脆弱的自然环境,不仅制约着吴家坡村的发展,而且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安全,这个“穷根”必须要拔。2013年,为了彻底改变吴家坡村的生态面貌,吴登奎找到了村里在外发展的能人商量对策。凭借着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大家一拍即合,吴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在村“两委”的协调下,2530亩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的荒坡地流转给公司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在省市县水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技术指导,全村平整土地、硬化道路、铺设管道、修建集雨坝,并创新运用传统椽梆埝结合现代PP生态袋堆砌防止水土流失,一场生态治理的“绿色革命”如惊雷般响彻吴家坡村的荒原。
从设计规划到落地施工,吴坡现代农业示范园历时两年建成,园区主体是由22座涝池和1座万吨蓄水池组成的水利综合体,利用涵养的雨水,既满足了灌溉农田的用水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固定了土壤,取得了显著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涝池和蓄水池缀珠成链,如同一条水脉,贯通全村4530亩耕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重新激活了大地生机。
打“绿色牌”,吃“生态饭”,荒山化绿海,吴家坡村实现了生态之变,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对当地百姓来说,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
“一亩地成本200元,干一年才打400斤麦子。”吴登奎叹气说:“收入不行,村民普遍比较贫困,周围甚至传出‘有女不嫁吴家坡’的说法,当时村里一两年都办不上一回喜事。”。
改善环境,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既然实现了山青水绿,就不能“捧着金饭碗挨饿”,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此,吴家坡村通过村企共建方式,深度挖掘吴坡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产业潜力,按照“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园区7000亩核心土地为基础,结合赴以色列、新加坡、挪威等国学习的先进农业技术,打造了“高效节水灌溉、绿色有机果蔬、生态特色养殖、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文化示范、米醋文化展示、田园康养服务”八个功能区。其中,仅绿色有机果蔬一个功能区,就极大促进了全村快速增收致富。
“我们引进了采用矮化密植技术培育的樱桃品种,俗称‘一根棍’,每座大棚至少能种500棵。”站在村企共同投资320万元建成的智能化冷热大棚里,生产负责人齐武刚讲解道:“这些大棚可以调节温度,促使樱桃树在夏天休眠,冬天生长,打个时间差,赶在春节前采摘上市,所以我们的樱桃也叫‘陕西春果第一枝’,每斤可以卖到500元,供不应求。”。
高端樱桃种植只是吴坡现代农业示范园众多产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园区还有冬枣、葡萄等特色果业3500亩,栽植车厘子等新品种樱桃3万株;小麦、玉米、黄豆、油菜、紫花苜蓿等高效农作物约1000亩;在畜牧养殖基地,散养芦花鸡5000余只、杜泊羊2000余只,种植牧草600余亩。为了让村民在产业发展同获益,吴家坡村坚持村庄+园区一体化发展模式,采用“产业连带+经营收入+务工收入”的方法,园区以每亩120元的价格流转农户土地,并提供年收入3万元的固定就业岗位40个,季节性务工岗位1000个,确保村民都能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实际上,吴家坡村打造的农业产业链,不单鼓起了本村居民的“钱袋子”,同时还带动108国道以北7个村庄连片建设、互融发展,促进了吴家坡村及周边区域农业和公共设施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吴家坡村通过生产之变,使过去农业凋敝的穷困“坡地”,变成了辐射周边的致富“高地”,彻底摘下了穷帽子,从此迈入新生活。
2013年开始,吴家坡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最终都写在了每个村民的笑脸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每个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吴家坡村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免费入住幸福院,一切花销由村集体收入承担。幸福院的房间干净整洁,标配了暖气、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公共食堂全天供应营养全面的餐食,解决了村里老人的后顾之忧。85岁的何智洽老人逢人就夸幸福院:“感谢村上的照顾,让我们养老不犯愁。”83岁的郭青云老人热情开朗,经常开玩笑说:“现在吃住免费,这样的好日子,过到100岁都不腻!”。
村民吴兴朝家与幸福院一街之隔,与过去贫困户的困顿经历相比,脱贫后的宽裕日子完全诠释了吴家坡村百姓的生活之变。“以前家里穷,10块钱都掏不出来,能把人难死。”吴兴朝长叹一声,旋即面露笑意:“现在三五万元感觉不是个事。”自从村里建起园区,他获得了一份果树修剪的工作,一年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经济宽裕后,儿子顺利娶了媳妇,直到现在,吴兴朝还记得那场“有面子”的婚礼:“儿媳妇的亲戚来了30多位,在村里转了好几圈。亲家拉着我的手说,吴家坡村子美、人也好,把女儿嫁过来很放心。”。
距离吴兴朝家不远,有一间包含三眼窑洞的整洁小院,屋主是76岁的吴林玉,他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来屋里随便看。”他笑着向访客展示家中陈设,尤其是摆满名著的书架。村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吴林玉不再为养老问题犯愁,放下锄头后就提起了毛笔,每日以书法自娱。近十年来,得益于各方面的进步,吴家坡村乡风更加文明和谐,人们再次拾起崇文重教的传统,先后有50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北航、西交大等高校,浓厚的学风被传为美谈。
吴家坡村十年巨变,向所有人展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给农村带来的无限可能和澎湃活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一个令人震撼又可以触摸的参考样本。
最近,许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吴家坡之变。吴登奎说,好日子,要靠全村人一起奋斗。春暖花开的时候,希望大家来看一看村里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