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丰都武平镇坝周村新农人皮国林的香葱种植基地,阵阵浓郁的葱香扑鼻而来,一片片“绿色的地毯”随之映入眼帘。成片成片的小香葱地里,村民们三五一组,拔葱、除泥、捆葱、装袋……满是农人忙碌的身影。不一会儿,一捆捆香葱装上车,满载小香葱的大卡车,将送往重庆市内外各大农贸批发市场。
“我们村种的小香葱,口感好,香味浓,在重庆、四川、广东等省市的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很畅销。”正在指挥工人将小香葱装车外运的皮国林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新农人皮国林采用“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当地农户土地300亩用于发展香葱产业,并建成了水肥智能化喷灌系统、洗葱厂等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形成集小香葱种植、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
皮国林出生于丰都县虎威镇红岩村的一户农家,由于家境贫寒,16岁便开始外出务工,先后到云南、广东等地打拼,做过泥水工、木工,利用外出务工学到的技术,回到重庆江津创办家具厂,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但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家具厂生意不好做了,皮国林在谋划着转型。
2020年,皮国林回老家探亲,碰到了儿时的好友陈波,两人闲聊时聊到了贵州等地种植小香葱受到市场的青睐。皮国林想,小香葱虽不起眼,也不是主菜,但对南方绝大多数城镇家庭来说,每餐佳肴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几乎是一日三餐的必备佐料,种植小香葱或许是个不错的创业项目。随后,皮国林经过市场走访调研发现,小香葱分蘖能力强、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小香葱在重庆市内没有大的产区。为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皮国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踏上了小香葱种植之路。
“我的老家在虎威镇,下定决心后我就在虎威镇香岩村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香葱,前后投资了180万元左右,本以为能有一个好的收益,不料却以失败告终。”皮国林告诉记者。一开始他心里想着,不就是种个小葱,是个农民都会种。临近上市时却出现了大面积发黄、倒伏的情况,始终找不到原因后,他不得不低价售卖。最终皮国林不仅一分钱没有赚到,反而直接亏损了上百万元。“种菜大有学问,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跟风发不了财,凭感觉不可能取得成功。”皮国林感叹道,起初他以为种小葱,会简单的洒水施肥就行了,然而事与愿违,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里面大有学问。小香葱第一次种植就以失败而告终,让皮国林备受打击,不过他深知自怨自艾根本挽回不了损失,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很快振作起来,仍然看中香葱的发展潜力,坚信小香葱也能种出大产业。
为了吸取经验教训,他四处请教专业人士,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原来,香岩村海拔较低,只有400来米,常年气温偏高,缺少水源易遭遇干旱,加上土壤为黏土,一下雨也容易积水,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都不适合种植小葱,种下去的小香葱自然长势不好,易发病虫害。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种植技术不过关,施肥、浇水管理不当,导致小香葱严重缺钾、烂根死苗。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皮国林决定外出学习取经,再物色合适的种植基地。
“2021年上半年,我先后到云南、贵州等地的小香葱示范种植基地考察,并学习相关技术。”皮国林说。当年,他还参加了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丰都县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现场教学、与专家交流、视频学习等方式,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习后,皮国林带着新技术、新理念回来了,同时还聘请了小香葱种植技术专家入驻基地作长期的技术指导。总结上次失败教训后,地理条件成了他发展小香葱种植的重点考察选项。
经过考察、咨询和对比,他发现丰都武平镇坝周村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合小香葱产业发展。武平镇坝周村的地势平坦,整个坝子连成一片,而且水源充足、无污染。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武平镇的海拔较高,介于1100米到1800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保持在20℃左右,气候温润,非常适宜香葱的生长,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为了避免再次失败,皮国林发展产业时显得更加谨慎,决定先试种50亩,看看种植效果如何。
掌握了种植技术,选对了种植地点,这一次种出的小香葱没让皮国林失望,品相、品质都相当好,卖出了一个好价钱,也坚定了他的信心。
“没想到,试种的头一季,香葱的长势就很好。”皮国林说。基地的香葱平均价格在8元/千克左右,特别是在5月底到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低海拔地区种不出香葱,小香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由于他的基地位于高海拔地区,仍能生产香葱,每千克香葱最贵时能卖到14元。
皮国林的香葱销售业务很快从丰都拓展到石柱等区县,但在产品运输的过程中,他发现由于没有对香葱进行保鲜处理,部分香葱在运输途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021年底,皮国林建立了洗葱厂、制冰厂以及田间水肥智能化喷灌系统等配套设施,初步形成集香葱种植、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
“在重庆范围内没有大面积种植香葱的地方,我们种出的香葱品质很好,丰都县内以及周边区县不少批发商都是在我们这里下单,每季的香葱都不够卖,根本不愁销。”说起自家香葱的抢手程度,皮国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了做大做强小香葱产业,带领农户共同致富,皮国林牵头成立乔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采用“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务工,何帮琼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皮总,然后在基地务工,我一天有80元的收入,这里离家也非常近,往返非常方便,一年下来能有个1万多元,非常不错。”家住坝周村的村民何帮琼一边栽葱一边跟记者交谈。
“村上香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农民提供了多个增收渠道。”坝周村党支部书记王波介绍,坝周村采用集体入股、农户投劳、土地流转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18万元入股,每年按照入股金额的6%分红,农户按照400元/亩入股,此外还能在基地内务工。
“目前,共有144名村民在基地内务工,其中脱贫户有20多人,每人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皮国林说,接下来香葱种植规模将扩大到800亩,年产值预计能突破3000万元,将带动300多名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合作社成立后,皮国林为305户种植户建立了种植档案,实行统一标准管理、 统一加工销售,让农户不再担心种植、管理、销售等问题。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香葱生产、经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调动了当地村民种植香葱的积极性。
皮国林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按照已拟定的2000亩规划,发展以小香葱、香菜为主导产业,以辣椒、油麦菜为轮作产业的高山优质蔬菜基地,打造重庆小香葱产业第一村,有望带动80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我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要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实现基地一体化、设施智慧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科学化,以此带动、发展更多的农户创业就业。”皮国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