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做好食用菌产业这篇“好文章”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特色种植,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让小菌棒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动力。
初夏时节,走进新场村食用菌菌棒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忙着上料、搅拌、装袋、灭菌等一系列工序,厂房内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我们标准化生产车间目前有一条生产线万棒菌棒,今年计划种植香菇150万棒左右。”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厂长黄俊武介绍,目前第一批16.5万棒菌棒已经全部进入大棚,正在生产的第二批香菇菌棒有20万棒左右。
2019年以来,新场村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重点,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经过六年的探索,该村构建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通了食用菌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我在这工作有两个年头了,主要是做菌棒装袋工作,工钱计件,多劳多得,一天也可以赚100多块钱,在家也能照顾老人小孩,做这个也比较轻松。”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务工群众尚仙群说。
据了解,该村食用菌产业全年能带动1.8万人次就近务工增收。同时,该村还借助农业现代化“东风”,结合市场需求,深耕产品研发,不断探索食用菌深加工引领和布局业态转型升级,努力奏响品牌强音,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基地为了改善养菌环境,200多个养菌棚都配备了喷淋,引用山泉水进行降温,温度基本保持在25℃左右,每年都可以多生产一批菌棒,提高了养菌收益。”黄俊武介绍,目前,五个深加工厂房正准备装修,商标已经注册完毕,以后将打造品牌化产品,促进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目前,该村共建设了210个食用菌大棚、3500立方米冷库、1个烘烤房、一座食用菌制棒厂房和5个深加工厂房,今年预计产出鲜菇100万斤,实现产值450余万元。(何小雨 周燕 田凤)....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做好食用菌产业这篇“好文章”上下足功夫,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