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每天经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食堂打饭。呈现在眼前的除了白饭以外,就是一勺照得见人脸的“玻璃汤”。(这是为了得到松散的饭粒方便打饭,在蒸饭前将大米放在水里煮一下约三分熟,捞出沥干后,再放进蒸笼里面蒸熟,这是云南当地的做饭习惯。然后将剩下的米汤,放点盐巴,再倒入少量的食用油即可。
米汤其实就是米饭的副产品,过去当地人都是用它来喂猪的。如果再放一把韭菜细末的话,那就是云南边疆各个建设兵团、农场一年中大家最常见到,而著名的“九菜一汤”了)。或者一勺像钢珠一样满地滚的“无缝钢管”(就是长得很老的空心菜滕条,将其切成小段倒入锅里放点辣椒再放一点点的油炒一下)。早饭更是除了盐巴以外,什么也没有的隔夜冷饭,所以后来我就养成了基本不吃早餐的习惯。
当时我们都身处青年时代,每天承受着超强度的工作,身体急需要补充营养。但是受到极端缺油少菜的条件限制,每个人的肠胃,又如同被洗洁精清洗了几遍。无奈之下只能靠小米辣椒蘸盐巴,或者将香蕉浸在固体酱油腌制一下作下饭菜。
但是天天像这样也不是回事,总要想点其他办法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于是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尤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寻找能够改善伙食的食物。
有一年,大概三、四月份,连队放牛的战士有事请假,连队领导安排我去顶了一个星期。前段时间由于天天下小雨,山上的各种植物都长得非常的荗盛。
这天是个阳光灿烂的大晴天,我赶了一群水牛 ,来到了我连后山上,靠近茅草寨附近的一片山坡,让牛在坡上吃草。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吹竹笛。我边吹边向四周张望,忽然,发现前方有一片长着低矮小草的山坡上,有许多非常耀眼的小红点在草丛中闪烁。出于好奇我就走了过去一看,哇…原来是一大片非常漂亮鲜艳的小蘑菇长在杂草丛中,整个蘑菇通体呈现鲜亮的大红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此菇如果能吃就好了。但是根据常识,越是漂亮鲜艳的野生蘑菇越是有毒的警告,立即在脑海里跳了出来,阻止了我向它靠近。于是就转身离开往回走,但是没走了几步,可能是对食物的渴望太强烈。转而一想,可能并不是所有鲜艳漂亮的蘑菇都有毒的呀!万一这种大红的蘑菇没有毒,不就太可惜了。于是乎我停下了脚步回转身,再次向那片小蘑菇走了过去。
我趴在草地上,对着小蘑菇仔细观察了很久,头脑里不停地在思考着,以前介绍毒蘑菇宣传画上看到的那些毒蘑菇的特征。一般来说,毒蘑菇大都颜色鲜艳有星星点点花纹,再就是柄上有耳朵等等。但是今天看到的这些红蘑菇,它们都不具有这些特征,壮着胆子向前闻 了一下,(主要怕有神经性毒素的小颗粒吸入肺部而中毒)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有的伞状顶冠下面,还有一些白色的小虫子爬来爬去在啃食。
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突然在脑海里闪过,既然虫子能吃,大概人也许能吃。因为昆虫的敏感度要比人强的多,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釆摘了约半斤左右带回去试吃。
回到连队我碰到了几个当地的老战士,将蘑菇拿给他们看,问他们这叫什么名字的野生蘑菇,能不能吃?只见他们个个都不停的挥手摇头说:“认不得、认不得、没有吃过,不敢吃”。见到他们都这样说,我的心一下子又七上八下了起来。回到宿舍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想尝鲜的欲望占据了上风,决定冒一次险试试看。
当时我与重庆知青伍德华同住一室。我把这些小蘑菇清洗干净,在没油的情况下放入一些盐巴,煮了一小锅鲜红鲜红的蘑菇汤,如同医务室里的红药水。
但为了以防万一,请来了连队卫生员陈卫沪到我屋里。告诉他我先喝一小囗尝尝看是什么滋味,然后过二十分钟看看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一旦有中毒的症状,就请他和伍德华,立即用连队马车,把我送到营部卫生所进行抢救。
交代清楚后,我就勇敢地喝了一小口,哇…味道还真不错,特别的鲜香爽口,如同放了鸡精一般。就这么一口,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种很特别的美味,马上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陈卫沪问我:“嘴里有没有麻辣的感觉”?我说:“没有,但味道很不错”。他说:“看来问题不大,接下来就看有没有其他的反应了”。
当时间过去了大约十分钟左右,我正在床上闭着眼睛胡思乱想的时候。伍德华在一旁开始来吓唬我了,说:“不好,你的脸色怎么这么白啊?好像有点儿问题。”于是我的心就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扑通扑通地乱跳,感觉好像喉咙给什么堵住了,胸口也有闷得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的感觉。
我立刻睁开了眼睛一看,只见伍德华他正偷偷的在笑,脸上有一丝丝幸灾乐祸的表情,我赶紧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看看脸上是否有麻木的感觉,好像没有。于是就放下了心,笑着说:“你不要吓我,这样我会得心脏病的”。这时候,陈卫沪又问我:“胃里有什么不舒服感觉?”我说:“没有”,于是大家就稍微放心了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很久的二十分钟终于过去了。我坐了起来,觉得身体确实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于是又端起小锅吃了几口小蘑菇。陈卫沪立即制止了我说:“这几口够了,等再观察一下看看,如果真的没有什么问题,然后再吃也不迟”。随后,又观察了约半小时左右,看看确实没什么反应才放下心来。
这时我请他们俩也一起吃点尝尝味道,他们都连连摇头说:“看看你的嘴如同血盆大口一样,红的这么怕人,我们也看还是算了吧,你就自己慢慢地享用”。看他们如此这般,我也就不客气了,很快就把一小锅这不知名的红色蘑菇汤全给送进了胃里。
当时觉得有一种满滿的辛福感,从心底深处油然而生。庆幸自己终于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冒险。发现了一种从未有人吃过,并且不知名的野生蘑菇,内心非常的愉快。事后我又去釆了几回,与伍德华共同的享用了这一美食,一切都平安无事。
由于这种红色的蘑菇生长周期很短,从我发现开始,没过几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后每次路过那片草地,我都会特别地留意观察,总是不见踪影。只有到了第二年的这一个时间段,才能看见,它那像火焰般美丽的身姿。
有关野蘑菇的小插曲就此打住,下面我再来说一件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下与吃菜有关的小故事。
那是我在连队砖瓦班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下班后,我与伍德华各自端着饭碗,站在门前的一棵,一年365天几乎都在不断开花结果的小米辣椒树旁。
一边摘,一边吃着小米辣蘸盐巴的白米饭。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的无奈与悲哀,感叹这样无菜的日子不知哪天才是个头。
这时,伍德华说他上午看见,当地老战士犁花生地的时候,发现地里有许多,以前拔花生时漏掉的花生,在泥土里发了芽。个个都是又白又胖、又鲜又嫩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但不知能不能食用?让它埋在土里真的是太可惜了。
我说按理应该能够食用,你想黄豆芽、绿豆芽、蚕豆芽它们都是发芽的菜,更何况花生米都能生吃,还怕烧熟了不能吃吗?于是我就说,如果方便的话下午就拣点回来,咱们试试看好吃不好吃,这样总比没有菜好吧。
但是随后一想不对呀,此时此刻我们没有一滴油啊……那怎么办呢?总不能盐水煮花生芽吧。当我提到没有油时,伍德华说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牛油来炒花生芽,当时我不知道牛油是什么样子的,认为只要是动物的油脂都能吃,应该没啥问题。就说到哪儿去找牛油呢?他说这好办包在他的身上。
不一会儿,也不知他从哪儿提来了一块,像石头一样硬的白色的牛油,估计约有二斤左右。上面还夹杂着很多的牛毛什么的,看上去有点脏。我说这牛油是干嘛用的?他说据他所知,是当地人用来擦牛皮条和马皮条的,扔在连队一个角落里很长时间,没有人要才拣来的。我说那还行,下午就带点花生芽回来试试。
到了下班时间,只见伍德华提回来了一小包,白白胖胖的花生芽。于是我就将花生芽洗净,用斧头砍了一小块牛油放进锅里,点上火加热。随着牛油慢慢地熔化,只见一股非常难闻刺鼻,夹杂着牛腥臊的怪味,散发了出来,真想马上把它给倒掉。但是一想,为了生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花生芽给倒下去,然后再扔了点小米辣和盐巴进去,不停地翻炒总算把它给炒熟了。
当我俩端着饭碗,夹着那,用所谓的原生态牛油炒出来的花生芽,送到嘴边时,闻到那怪味简直真想呕吐。但一想到这必竟是菜啊,反正又吃不死人管他呢,于是闭着眼把它送进了嘴巴里。
说来也怪,就是这么令人难闻的东西吃到嘴里,反而觉得有点油水舒服的感觉。咀嚼着咸咸脆脆略带点辣味的花生芽,竟然完全没有了刚才想吐的冲动。
俩人边吃,还一边说着笑着,好像不是在吃花生芽,更像是在品尝着美味的珍稀佳肴一样。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蔬菜的原因,一会功夫,我俩就把约二斤左右,带有一股强烈怪味的花生芽,给一扫而空片甲不留。
当时由于饥饿的原因,吃饭的时候没有觉察到有什么异常,然而吃完后,马上就感觉到俩人的上下嘴皮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硬壳,非常的难受。原来牛油的溶化温度高于人的体温,它不像猪油或者其他动物的脂肪溶解度低,基本与人体温度相近,所以才会有此现象。
后来因为还有牛油,所以伍德华每天都会带点,可爱又美味的花生芽回来,直到牛油用完,才结束了我俩辛酸无奈的小灶生活,又开始继续我们原来缺油少菜的艰难生活历程。但是那充满刺鼻腥臊味,略带着辣味的牛油炒花生芽的生活场景,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感谢知青情缘总编刘乐亮老师荐稿)?
作者简介:吕其龙,上海市69届初中毕业。1970年7月—1979年3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四连工作。79年按政策回沪后,历任上海市模具技术协会会员,模具工程师,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