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杆子是很雪白的,要尽量从根部以下进行采摘”“稻草一定要再覆盖回去,免得阳光直射导致菌菇被晒坏……”眼下正逢赤松茸上市的旺季,大棚内温暖如春,26岁的江西小伙儿何磊方蹲在地旁,给工人们示范采摘赤松茸的注意事项。
“别看他年纪轻,但柑橘、赤松茸的种植技术各方面他都挺懂的。”武汉碧桃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雷宝元告诉记者。2017年,何磊方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隔年来到碧桃居从事技术指导直至技术总监,如今,他已经在江夏法泗大路村待了五年。
“刚来这里的时候挺不习惯的”,几乎见不到年轻人,除了干活儿极少有娱乐活动,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可以说是非常磨人的一个工作了。”何磊方坦言。
他身穿棒球夹克、运动裤,一身休闲服的样子丝毫没有公司技术总监的“派头”,由于经常亲自送货,车辆后排座椅上也总是残留着赤松茸根部带出来的泥土。“除了送货,每天都待在基地里,没讲究过这些。”何磊方洒脱地介绍。
2018年,碧桃居法泗基地面积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果园仍在建设之中,柑橘和猕猴桃的品种也没有现在多。农业讲究因地制宜,很多问题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果园的解决办法。何磊方埋头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全身心投入到基地里,反而每天觉得充实和安心。
随着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树研究所合作增多,基地的规模逐步扩大,果树品种也不断增多,特别是实验新品种在园区的落地,给了何磊方更多的信心。然而去年,持续三个月的高温干旱给园区带来不小的挑战。大棚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全部上,整整一两个月没有停过机,还是有200多亩的软枣猕猴桃受灾。
园区原本想把受灾的大棚改造为种植柑橘,然而成本较高,“如果说我们能摸出来一个新品种,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在多方考察下,何磊方选择了赤松茸。
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菌,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脆嫩,鲜味浓郁的特点,而且种植难度不大,便于管理。何磊方介绍,去年他试种了一个大棚,每亩能产3000斤,刨去成本,效益仍然可观,于是今年发展到25个大棚。
从11月份出菇到现在,何磊方每天都带领着8名工人从早上7点采摘到下午5点,将新鲜出产的赤松茸送到盒马鲜生电商平台或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销售,何磊方也主动承担附近地区的派送任务。
何磊方已经爱上了每天和果树苗木赤松茸打交道的生活,他说,“这里没有城市里复杂繁琐的人际关系,每天呼吸的都是清新自由的空气,其实农村的生活是很令人向往的!”干劲满满的何磊方,还想将基地打造成可以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园区,打造一条可以复制甚至裂变的农业之路。
“农村年轻人是很少,但这也是我们的机遇。农村那么大,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舞台。”何磊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