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一大早,李书强如往常一样,在拼多多、淘宝等平台后台查看前一天的成交量,不看不知道,在没有任何活动、优惠的情况下,白心牛奶薯成交量达到3000多单,比以往高出50%。
李书强是唐河县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成立在 “唐河红薯”核心主产区的王庄村,这里因土壤富含有机质、有效钾,产出的红薯糯性强、甜度高、品质好,广受市场欢迎。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小红薯走出村庄,走向全国,2015年,被群众笑称“红薯哥”的李书强成立电商运营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注册的“麦仁店”“糊涂猪”等红薯品牌全网俏销。从此,线上销售,线下数钱就成了唐河农民销售红薯的新体验。
“自从开始线上销售,我们尤其注重提升原有红薯品种的口感,这几年,我们通过不断考察、引进新品种、改良、试种,有好的品种就在全村推广种植,随着不断探索,不同口味的红薯‘飞’往全国各地,目前销售的商薯19号也就是白心牛奶薯是最受大众欢迎的。” 李书强说道,品种改一改,效益翻一番,在多年的红薯种植探索下,不仅王庄村的红薯备受青睐,培育的红薯苗更是供不应求。今年通过电商平台,仅销售红薯苗就达1000万余株,收入近百万元。
走进合作社偌大的红薯收储库中心里,10余名工人正有序打包红薯发往全国各地,正在此地务工的王庄村村民潘付峰笑呵呵地说道:“今年可谓是‘三丰收’啊!小麦风调雨顺,收购价格又高,丰产又丰收,春薯八月上旬1.7元/斤的价格合作社回收,亩收入3200元,接着又种上黄心乌塌菜,早几天收获一亩地又卖了一千多元,停几天把土地深翻休耕一下,明年接着种红薯。”...
“以前我不敢种,得挑品种,人不喜欢吃就卖不上个好价,现在有党支部的指导,合作社的兜底,不愁销路,让种啥种啥,我们只管种!”从原来的不敢种到现在的“三丰收”,潘付峰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说,“今年丰收,心里高兴,等疫情过去了,俺也要去各地转转旅游去。”。
潘付峰口中的党支部正是唐河县红薯产业园联合党总支,为了将小红薯做成大产业,王庄村牢牢抓住唐河红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性标志这一难得契机,整合周边的9个村党支部,成立了红薯产业园联合党总支,下设种植基地、技术服务、经销服务、电商销售、外出务工5个联合党支部,推动联合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红薯育苗、储藏、“三粉”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辐射周边4个乡镇,规模种植红薯5万亩,带动了215户652人脱贫致富。
链条转动薯生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唐河红薯产业开始纳入唐河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了从不好卖到卖得好的转变,在农业产业中异军突起。如何在良好的红薯产业基础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该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告诉记者,该村投资56万元新建农产品销售中心,成功注册了“王庄 农家岁耕”商标,优质小米、粉条、石磨面粉等产品销售额达125万元;2021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60万元。合作社成立了“唐州百味”品牌,2021年,红薯粉条、黄心菜、大葱等季节性农副产品销售额达800万元……在示范带动下,王庄增收渠道越拓越宽,2021年12月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