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镇“鸣锣击鼓”大力发展菇娘产业,菇娘种植方兴未艾,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日前走访庆安县部分乡村,探寻小菇娘走向大市场的原因,以期找到农民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一把钥匙。
说起东平村菇娘,记者曾于去年9月中旬拍摄过菇娘喜获丰收的景象,远远望去,山包似的菇娘堆在靠近路旁的田地里,黄橙橙,金闪闪,让人垂涎欲滴。一辆辆大汽车装得满满的,运往沈阳等地,赚回了信息和收益。
“铁把青”小菇娘,口感甜脆,多汁,色泽鲜黄,呈半透明状。去年东平村种植了近500亩,统一销售到沈阳的皇姑区,远销到深圳,按每公斤20元的最低价格外销,收获颇丰。
东平村位于庆安县大罗镇北部,距县城2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往南行五六公里到达东旺村。属近山区,地势以丘陵漫岗为主,肥沃的黑土地为种植菇娘提供了先天条件。农民王永财、王洪彬去年种植面积都达20亩,亩纯收入3000多元。在大户的带动下,全村已有20多户种植菇娘,引领全村各业齐发展,共富裕。
孙晓东是种菇娘的大户,也是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他带动东平村把小菇娘变成了大产业,让村民找到增收渠道。他本人种植菇娘200多亩,每年收入五六十万。
农民种地最信眼见为实,邻户种菇娘挣了钱,产销不愁,让身边的农户眼馋,为何自家不种些?于是,小菇娘走村窜屯疯长起来,走到田间。
有了良好的种植基础,有了合作社的统一育种、销售,东平村的菇娘走出了村屯,种到了东旺村。在东旺村,记者看到农民高迎全家的15亩大棚内正在进行育苗摆栽,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好,不久将移栽到大田里。不远处,邻家的几栋大棚也正在接受着阳光的沐浴,一棵棵秧苗吐绿、泛青,为东旺村300多亩菇娘提供“第一车间”,为村民捧上“金元宝”。
庆安县是我市水稻主产区,绿色大米是全县粮食生产的主打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基石。但庆安县也有一部分旱田区,如何增加旱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让当地农民增收,菇娘的种植也是一条农民富裕的渠道。这也是庆安依水种稻,旱区大力发展菇娘等经济作物种植,让各乡镇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
丰收乡丰收村有多年种植菇娘的传统,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菇娘的热情更加高涨。2003年,村民孙喜军成立了丰收乡菇娘合作社,先后有57户农民加入合作社。2005年,他们又注册了“金菇娘”牌商标,使丰收村的品牌菇娘更加热销。菇娘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保证了“金菇娘”品牌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2009年,孙喜军以菇娘合作社为依托,投资创办了菇娘饮料厂,对菇娘进行深加工,产品除了在庆安城内各餐饮店和大型超市零售外,主要销售给北京金明仁饮品有限公司,年效益可达100多万元。前年,丰收村农民种植的1600余亩菇娘获得丰收,纯收入达450万元。
庆安镇祥安村小黄菇娘种植基地位于哈伊公路163公里处路北,交通便利。选用优良品种,并采用育苗移栽、大垄覆膜的措施,使菇娘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除了秋季出售外,还采取秋季晾晒的办法,实行返季销售,春节前上市,这样每公斤的价格在10元左右,平均每亩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
每年八月初,是菇娘收获的季节,一粒粒,一行行,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农民开始采摘,捡上一茬又一茬,一直可以捡到秋。那金黄,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