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阿克苏地区热浪翻滚,蔬菜大棚里更是热得像个蒸笼。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雷春军奔波在田间、大棚,手把手给农民传授种植技术。
“我是农业技术人员,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6月15日,记者在柯坪县玉尔其乡尤库日斯村见到了正指导村民种植蔬菜的雷春军。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工作的24年里,这位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的足迹遍布阿克苏地区每一个村庄,这几年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贫困群众传授农业技术,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阿克苏地区是传统的粮棉大区,为了提高农牧民种植业收入,3年前,当地实施贫困户蔬菜订单生产脱贫工程。雷春军奔波在一个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菜农下地干活不分时间,雷春军便像陀螺一样跟着菜农转。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雷春军让许多农民尝到了蔬菜订单种植的甜头。尤库日斯村村民阿米娜·帕哈尔丁掌握种植技术后,今年一亩拱棚预计采摘辣椒1.5吨,增收4500元。辣椒摘完她打算种白菜,一年有两季收入。
雷春军还开办技术培训班,并制作蔬菜种植技术手册及视频培训光盘,发放到142个深度贫困村,供贫困户学习使用。
这两年,阿克苏地区“万亩亿元”黑木耳种植增收工程的实施,不仅鼓起了当地贫困户的“钱袋子”,更让阿克苏多了一个叫得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农户种植2000棒黑木耳,就能增收近万元。黑木耳开出的朵朵“致富花”里,有着雷春军的默默付出。
在乌什县乌什镇九眼泉村,村民阿里木江·赛买提通过种植黑木耳脱贫致富。“去年政府给我发放了2000个黑木耳菌棒,免费技术送上门,短短几个月,我就获得纯收入5000余元。”...
黑木耳在乌什县推广之初,雷春军主动担起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的重担。他四处“拜师学艺”,向懂技术的自治区农科院专家、援疆干部虚心请教;多次到菌棒生产车间和种植试验点熟悉生产管理过程,并撰写《阿克苏地区贫困户种植黑木耳选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等多篇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文章,指导农民生产。
黑木耳一朵朵长出来,变成了钞票,靠种植黑木耳富裕起来的贫困户,看到雷春军来到木耳栽培大棚,都会争着请教技术。
打开手机,只需点点屏幕,农作物怎么种植、病虫害如何防治,都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点击视频系统,就能让专家“在田间”指导种植……“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运用,打通了助农增收“最后一公里”。倡导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的,正是雷春军。
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之初困难重重,雷春军带领同事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克服经费不足、翻译人员紧缺等难题,成功创建“阿克苏农技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经常使用平台的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镇农民热汗古丽·麦麦提说:“有不懂的,直接发语音和视频向专家咨询,专家会告诉你种什么、怎么种,我现在种地再也不用愁了。”。
群众需求大于天。作为农技战线的平凡一员,竭尽全力、脚踏实地谋事做事是我的责任。作为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泥腿子”,我一直对“三农”工作无限热爱,初心不变。我愿以辛勤的汗水,继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诠释“殚精竭虑为‘三农’一片丹心献大地”的赤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