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这种营养丰富的蓝色浆果,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水果之王”,近年来广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可谓水果市场的“新贵”。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蓝莓商业栽培速度也尤为迅猛,不仅面积以几十倍增长,区域也遍及全国多个省区。
“蓝莓是近几年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保健水果,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蓝莓供应缺口巨大。”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中国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于照奇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蓝莓产业前景可期,是一项有助于促进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利好产业。
蓝莓和黑莓,是果实呈蓝色和黑色的小浆果,两者的种子极小、果实细腻,富含营养成分,尤其是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成为近年来备受追捧的水果。
“从国际市场看,蓝莓的需求量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目前其已经由主产地北美洲扩展到欧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国家。”于照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我国,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吉林省的长白山区、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辽东半岛的丹东到大连地区,以及山东省成为了我国商业栽培蓝莓发展最为迅速和集聚的区域。在我国南方地区,贵州和浙江则成为蓝莓黑莓产业发展的领头省份。
在中国,蓝莓是作为高端水果而进入消费者视野的。其中,联想“佳沃”蓝莓最为人所知。2010年,联想控股开始涉足农业投资领域,2013年,“佳沃”蓝莓成为联想控股“佳沃”农业新品牌旗下首款产品面市,联想佳沃也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企业。不仅仅是联想佳沃,茅台集团、百灵药业、黑龙江省宜春林业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投巨资,大面积种植蓝莓。
不过,据报道,近两三年来,原本走高档水果路线的蓝莓价格并不稳定,有媒体甚至用“暴跌”“从前论克卖,如今论斤卖”来形容蓝莓市场的变化。
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国内蓝莓的供应量其实依然是杯水车薪,这种局面的形成在于国内蓝莓种植倾向于跟风种植同类品种,又往往在种植周边市场同期上市,自然导致在特定时段价格大幅下降。
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李亚东曾在2015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蓝莓大会上表示,中国蓝莓市场应该是一个100万吨的超级大市场,整体产值为1000亿元。“中国的蓝莓市场足够大,足以容得下100家大型企业,更容得下我们每一个人的蓝莓梦想”。
于照奇告诉记者,事实上,近年来,蓝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据北美蓝莓协会预测,全球蓝莓市场每年需要250万吨原料,并且持续增长,而目前全球产量只有35万吨,缺口巨大。
其中,贵州省蓝莓发展颇为抢眼。2014年,贵州省蓝莓栽培面积、鲜果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蓝莓产业已经覆盖贵州9个地州76个县市区,总面积达20万亩左右。截至2015年底,贵州黔东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
为什么贵州蓝莓发展得如此之快?这得益于贵州省发展蓝莓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棕壤,pH质在4.2~5.5之间,这三类土壤均非常适宜蓝莓种植。同时,贵州省属于卡斯特地貌,山峦叠嶂,气候资源丰富且又千差万别,适宜蓝莓黑莓的生长发育。
据了解,蓝莓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土壤酸性条件是蓝莓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需要透水性、通气性以及丰富的有机质。然而,目前我国不少栽培蓝莓的地区实际上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后才适宜栽种蓝莓。“由于人工干预因素,很容易导致蓝莓生产成本偏高、蓝莓品质降低等问题。”于照奇表示。
同时,在我国北方地区栽种蓝莓,防寒抗冻也是一大挑战。蓝莓抗寒性较强,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时普遍出现防寒不力,造成冻害和抽条普遍发生,影响果树后续生长发育。
此外,普遍来说,目前蓝莓品种引种和筛选工作亟待加强。据悉,1983年以来,我国先后引进100多个蓝莓品种,目前用于商业生产的栽培品种全部为引入品种,主要是北高灌蓝莓、南高灌蓝莓和兔眼蓝莓等。但这些品种多为加工品种,少鲜食品种,“目前看来,无论品种的数量抑或质量都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照奇说。
十几年中,蓝莓商业栽培从无到有,尤其是2007年之后,发展势头可谓迅猛。蓝莓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可观是一大重要原因。
“每亩投资3000元左右,三年可挂果,四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最低亩产鲜果500公斤,管理得当可达800~1500公斤。”于照奇告诉记者,如果按最低保底收购价15~20元/公斤计算,亩产1万元左右。相比蓝莓,黑莓两年即可见果,三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高于蓝莓,可达1500~3000公斤,按鲜果保底收购价10~15元/公斤计算,亩产也可达1万元以上。
“如果发展蓝莓、黑莓100万亩,可以解决2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可以使500万人脱贫致富。”于照奇表示。
但蓝莓是浆果,不耐储运,因而对加工依赖性非常强。同时,我国虽有蓝莓深加工,但市场销售量并不大。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口感差,价格受鲜果市场影响,生产成本高。据悉,国内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蓝莓加工企业不足10家。
于照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目前蓝莓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省,主要以酒类和饮料为主,年加工能力为1000~2000吨。“目前基本上以生产初级加工产品冷冻果为主,销往欧美地区。尽管销售没有问题,但由于鲜果质量不优、加工技术落后等原因,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低30%~50%。”!
“蓝莓种植必须与加工企业配套,否则农户必将受到损失。”于照奇表示,“统购统销是蓝莓产业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换言之,要发展蓝莓、黑莓产业,必须保障和促进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协调发展。
“蓝莓、黑莓都是食药同源的保健水果,产业链比较长,其实可以开发出多种食品和保健食品,附加值比较高,同时可以带动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于照奇表示。
目前,不少企业也正在着力研发蓝莓精深加工产品,根植于黔东南蓝莓种植基地的贵州德顺源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正在建设生产线,以拓宽蓝莓精深加工产品的品类,延长蓝莓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拟打造和推出蓝莓浓缩汁、蓝莓果汁饮料、蓝莓复合饮料等,以及蓝莓酱香白酒、蓝莓红酒、蓝莓果酱和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
据悉,该公司规划在未来五年建成为国内最大蓝莓生产加工的现代化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左右,年产值300亿元,利税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