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的肖甘牛和莎红等作家,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打响了头炮。他们多从民间故事入手,将民间神话传说改编成童话和寓言故事。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西儿童文学有所创新,更多关注现实,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如莫克的《中宝》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柳林的《金银花》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海代泉的《螃蟹为什么横行》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形式多样:科普、寓言、校园小说等等,百花齐放。常海军的《作家与女孩》获第十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陆刚夫的《金凤凰》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创意奖,陈丽虹的童话故事《两头蓝鲸》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等。
然而,与北京、上海等儿童文学创作繁荣地区比,广西儿童文学仍处于“第三世界”:作家少,知名作家更少;作品少,有影响的精品更少;获奖少,获大奖更少。
广西儿童文学如何转型出优美姿态?这是儿童文学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广西文学试图寻求的一个出路。
为此,广西构建了以南宁为中心的创作网络:东有玉林的黄中武,南有北海的陆刚夫和陈丽虹,北有桂林的朱叶葵和宋安玲,中有南宁的常海军和王勇英,以此带动全区儿童文学群体,形成富有广西特色的“东西南北中”作家点阵,将打造出桂北阵营的“山之魂”、“泛北”阵营的“海之魄”、桂东阵营的“客家乡土”、桂中西阵营的“壮乡风情”。
广西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常海军认为,儿童文学除了创作上要保持经典姿态,还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考虑作品多元化出路,比如改编成动漫等衍生品,通过多种文化途径来推广经典,使生长在八桂土壤的儿童文学之花,在百花丛中散发独特的民族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