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州11月12日消息(记者周娴 通讯员朱涛 罗思黎)时下,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敦操乡斗麻村的120亩生姜进入采摘期,走进斗麻村的生姜种植示范基地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拔姜、捡姜、……到处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
斗麻村位于长顺最南端,全村215户977人,由于地处山区,村民收入低,无主导产业、集体经济薄弱,为改变村贫困的状况,敦操乡政府与村干部、村民一起“把脉”,寻找农民致富的钥匙。2021年2月份,斗麻村立足于实际,紧紧围绕产业革命发展八要素,利用村里的唯一坝子发展生姜种植,因为生姜生长周期短、见效快、销路广。而今,正是生姜成熟的时节,当地产出的姜品质好,个大饱满、香味浓郁。
家住斗麻村三组的梁乔妹今年已经66岁了,虽然年级较大,但是也抵不住她在田间地头采姜的热情,她说:“从种姜到收姜,一直都在基地务工,虽然年纪大一点,但是每天也采收300斤到400斤”。2021年梁乔妹还特意拿出了3.5亩的土地进行流转,按照每亩土地450元的流转费,她每年不仅可以拿到1575元的流转费,每个月在基地里务工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收入。
据介绍,斗麻村生姜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亩产5000斤,斗麻村的生姜基地可采收生姜60万斤,本着“公司投一点、合作社投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原则,按照“811”(即公司80%、股份经济合作社10%、农户10%)的模式进行分红。
“我们村集体一共入股了20万元到贵州省长顺县禾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这边农户就在地里面务工来增加收入。”长顺县敦操乡斗麻村党支部书记粟一粒介绍。
据悉,斗麻村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领、村支两委组织发动、公司示范带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有效提升广大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产业发展的技能。2021年,仅村劳务合作社组织该基地务工就达330人次,未外出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工资收入近5万元,生姜采收带动务工4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