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里,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红嘴蓝鹊、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创意市集上,充满童趣的创意作品引得社区居民争相购买;而在学校里,“变废为宝”的手工艺品,装点着校园各个角落…。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小学站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推广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做“优雅生活者”,致力于“办一所儿童友好高品质学校”。“自然艺术工坊”“玩美课堂”“赋彩重生”……师生在多样化的“自然艺术”美育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探索“艺术滋养心灵”美育教学改革之路。
既有花生壳“画出”的小鸡,螺丝钉“拼凑”的米老鼠,还有枯枝落叶织成的鸟巢……这些都是孩子们在“赋彩重生”课堂上的作品,它们装点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孩子们最好的陪伴。学校的六艺馆、三学堂等地成为艺术创作、作品展示的场所,成为“艺术滋养心灵”的美育场景。
美育是审美,更是情操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9月,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在“以美育人、重视体验、突出综合”三大理念指引下,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春华意识到,学校美育教学显然不能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强调“活动中成长、任务式驱动、场景式育人”的学校大美育应运而生。
美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前海小学深入开展美育教学课题研究,从发现感受、创意实践与沉浸传递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践行“艺术生活化”的态度,做“优雅生活者”。
在植物种植、自然笔记绘画、曼陀罗作品创造中,孩子感知周遭世界,加强孩子与自然的联结;在艺术展参观、亲子艺术体验、“赋彩重生”系列创作中,孩子们动手创作各类自然工艺品,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在创意市集、环保艺术展、华侨城湿地公园里,孩子们沉浸式亲近自然,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此外,随着创新媒材涌现,前海小学在国家课程之外,编写《特好玩的美术课》教材,发布《宅在家的课堂》《赏析三分钟》原创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创造性使用多种媒材,在继承与创新中丰富艺术体验,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如今,“艺术滋养心灵”这张课程名片随着“自然艺术工坊”“玩美课堂”“赋彩重生”等特色课程的深化与成熟,逐渐成为滋养全校师生的美好路径。
“30温水中浸泡2到3小时;把种子播撒到土壤里;保湿保温小苗才能破土而出……”这是学生所画的《七彩椒生长日记》。每学期开学,老师给孩子派发植物种子,让他们带回家里,自行种植培育,花一学期的时间观察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一直以来,前海小学以“艺术滋养心灵”为价值导向,持续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尤其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加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让素养回归课程,回归教育的本质,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美育课堂。
在“自然笔记”课程上,孩子用天真稚嫩的笔触记录着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课程还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孩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学习到科学、艺术、劳动等各方面知识,学生们在自然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前海小学美术组组长王瑜老师表示,美育教学不只是课表上的美术课。学校还举办了自然艺术嘉年华,引导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协调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学习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艺术嘉年华由大队部、美术组、音乐组强强联手,结合“春萌种芽向阳绽放”项目式种植活动,更把校本课程“自然种植”“自然笔记”“赋彩重生艺术展”“曼陀罗线上艺术展”“创意市集”等一系列活动,统统搬上大舞台。
其中,“创意市集”吸引了许多家长、社会人士入校参加,70个摊位2400余件孩子们的原创商品售卖一空。而嘉年华所有义卖款项,也捐赠藏区希望小学用于建设班级图书角。
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艺术学习需求。学生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学校美育教学践行以赏识性评价为主的鼓励机制。老师们充分运用互联网,在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企业微信等平台进行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并可互动的评价。
“这些创新式评价突破了时空限制,其他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的多主体评价让美育评价变得丰富多元,学生因此获得更多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前海小学宋颖瑶老师表示。
“快看!那里有只红嘴蓝鹊!”“快看,滩涂上有好多弹涂鱼!”华侨城湿地公园内,在一声声惊呼中,孩子们认真分辨着教科书上记录的野生动物。
曾是边防海岸线的华侨城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遗留的哨所岗亭,以及增建的生态展厅和零废弃生态园,为孩子们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最好的“大自然教室”。
“美育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40分钟,而应无处不在,时时发生。”王瑜老师表示,前海小学致力于打造家校社共建的无边界美育课堂,美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延伸到校外,让泛在式学习随时发生。学校与华侨城湿地、南山妇联等携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多项探究性学习与创作活动,不断提高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周末时间,学校鼓励家孩子走进公园,在自然中开启自己的“曼陀罗”艺术亲子之旅。孩子就地取材,用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树叶花瓣,与家长共同绘就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感受着蕴含在自然万物中的韵律与美感。
“课程在自然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激发学生感知自然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王瑜老师表示,借助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笔记、自然游戏等多种形式,自然教育拓展延伸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路径,成为美育课程教育实践的有力补充。
而在南山自然艺术季自然艺术装置大赛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解蕴藏在动植物里的艺术之美、解析形形的鸟巢,以及解开蝴蝶背后的神秘面纱……精彩纷呈的课程与活动,令孩子们感到眼花缭乱。
最后,由家长、老师指导协助的作品登上舞台,这些“变废为宝”的环保艺术装置,借助与自然的合作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一系列教育活动,激发起学生珍爱、保护湿地和地球的环保意识。
美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新课改以来,前海小学注重艺术课程的内在关联,打破原本泾渭分明的学科疆界,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将知识还原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带着孩子们一起做优雅的生活者。”陈春华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