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市场波澜不断。从绿豆到大蒜,再到生姜,这些非主流的农产品价格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神奇现象。如今,夏粮收购价格也在攀升,国内市场看好粮价上涨的预期在增强。下半年粮食的收购价格是否会上涨?涨幅大概是多少?会出现如同绿豆、大蒜等农作物价格飞涨的现象吗?
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室 主任 李宁辉时间:8月25日18:00 简介:今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市场波澜不断。从绿豆到大蒜,再到生姜,这些非主流的农产品价格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神奇现象。如今,夏粮收购价格也在攀升,国内市场看好粮价上涨的预期在增强。现在,很多人关心的是,下半年粮食的收购价格是否会上涨?涨幅大概是多少?会出现如同绿豆、大蒜等农作物价格飞涨的现象吗?
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直线上升,有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都比原来贵出了好几倍,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有绿豆、大蒜、生姜等,价格涨幅是比较明显的,像绿豆的价格原来是2元多钱一斤,现在涨到了10元以上,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名词,比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一军”,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现在不光是这些东西涨价了,就连我们天天吃的粮食也开始涨价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说葱、姜、蒜涨价,我们平时可以少吃或者不吃。可对于粮食,我们却不能回避它。现在粮食还会不会涨价?带着疑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先生,请他就粮价问题给大家做出解答。
中国人都讲“民以食为天”,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历来受社会和政府部门关注。近几年来,粮食价格一直在往上走。但粮食价格上涨和绿豆、大蒜、生姜这些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和波动趋势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中国连续五、六年粮食大丰收,粮食供需形势一直不断改善。这几年,粮食供应量比需求量大,所以,供需盈余状况一直在不断改善。所以,粮食价格上涨,不是因为供需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引起的。
在我看来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价格上涨引起的,这个成本涉及到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等。
生产资料价格这些年一直涨得挺快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是高于粮食价格上涨速度的。
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国内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无论从需求面或需求量来说,都有所拓展。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扩张以后,拉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应该让劳动者参与和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所以,我预计国家近期政策是要提高劳动力报酬,这也会拉动劳动力价格上涨。
土地价格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土地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这方面也拉动了土地资源的价格上涨。也就是说同一块土地,如果不用于生产粮食,用于其它用途,比如种植经济作物,甚至建个鱼塘,或者用于非生产目的,由于竞争,会拉动土地价格上涨。
绝对要高。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国家为了保护粮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生产和市场方面保证供需的安全。生产方面更多地刺激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市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规划和调控,使农产品市场的利润分配趋于合理化等。
第一,前几年这些产品的价格比较低,信息反馈到农民身上,就促使他收缩这些产品的生产。大家都在同时收缩,引起第二年产量大增,供给减少,价格就自然往上升。反馈到第二年,农民得到这个信息,觉得种这个有一定的利润可图,又再扩张生产,这种扩张行为也是大家都在做。如果信息很准确的话,政府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这个市场容量大概有多大,农民根据这个信息,掌握市场容量,决定自己的生产行为,根据理性化行为的原则,它会有波动。但如果信息不对称的话,会加剧这个波动的幅度。这是信息方面的原因。
第二,前两年,这些农产品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减产也挺厉害。但即使减产,造成供给量缩小,引起价格上涨的幅度还不足以达到目前的状况,力度也不可能这么大。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游资起到的作用。这些产品的生产地都比较集中,像绿豆主要在内蒙古等几个省(区),生姜、大蒜在山东等一些地方。生产量比较集中,生产范围不是很大,给游资实行寡头垄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筹集到资金,就足以控制这些市场的供求关系。
而且,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小众产品,并没有涉及到国计民生,所以,政府对这些产品的调控和关注度都不是很强。
刚才您也说到,供求关系决定着粮食的价格,那么您觉得这个供求关系又是谁在主导着它,到底是农民还是中间的经销商?
农民都是把产品卖出去之后,才从市场上得到信息。绿豆、生姜、大蒜等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和粮食(大豆、小麦、玉米)等大宗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是不一样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价格完全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供求关系对于需求方来说,如果需求的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就会形成强势需求,绿豆、大蒜、生姜牵涉到千家万户的需求,需求是无法控制的。而供给方面就有这种能力可以控制,它把那几个产地给控制住,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控制住,只要大部分地控制住,他就达到了支配目的。
是的,在供求方面形成了几家或者数家寡头垄断,而需求方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需求,形成了这个局面,它就有能力把价格拉到垄断平衡点上。
今年的粮食价格对农民来讲可能只高一毛钱、两毛钱,但在经销商那里,价格会高了很多。但农民还是能够看到,今年的粮食价格比往年好,农民也获利了,有些农民今年就不卖粮食,捂着粮食,农民会想明年的粮食价格可能会更高?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不是很多,人均一到两亩地,东北稍微多一点。粮食中,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的生产,如果完全按市场原则来运行的话,目前这个价格绝对没有达到农民愿意种植的粮食、能够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数量的价格。比较效应在那里,粮食一亩地,一斤价格提高0.1元、0.2元,一亩地也就提升200、300元的收入,如果这样算的话,出去打几个工,不到一个月就可以赚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对粮食生产安全进行补助的原因。如果完全按市场经济来算,农民生产粮食的量(Q1)和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量(Q2)相比,Q2肯定比Q1大多了。
如果可以商品化的线,差额部分是为了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就是农民在做贡献,因此这部分粮食是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因此就必须对农民进行补贴,要不补贴的话,有几个途径。
第一,把价格提高,提高到让农民足以自愿生产Q2这么多粮食的价格水平上去,按照目前我们测算的,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国内的粮食价格不得了,应该要比世界最高的粮食价格还要高不少,那就没法弄了。
第二,各种补贴,农民生产Q1,达到盈亏平衡点,要达到Q2生产量的话,至少要把农民中间差额量的补贴上,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还没有补足,达不到那样的要求,所以,现在还是农民在做贡献。
第三,综合价格提高,给予各种补贴。因为农民种粮讲究效益,要么提高规模效益,在一定补贴的情况下,他原来种一亩地,通过规模生产,以后开始种一百亩,这样一来从市场价格上获得一部分利益,二来从政府补贴上获得一部分利益,最后达到一定规模程度后,形成总的利润,能够促使他很愿意生产国家所需要的那么多粮食,但这个难度非常大。
补贴形式有很多,有种粮补的,有直接补的,基本是直接打到农民账上去的,还有通过购买农药、化肥,购买农机具补贴,或者采取托市价格形成的隐性补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消费者来说,这个粮食确实涨价了,我买一斤大米、买一斤面是确确实实地贵了。但粮食涨价,农民获益,怎么在消费者受损和农民受益之间取舍?
我们国家的农民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主要是生产者。就粮食涨价对农民的影响来说,如果这个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自粮食生产方面,那么粮食价格上涨当然对他的影响要显著一些。但是如果这个农民消费量和生产量差不多,基本是持平的,甚至有的农民慢慢变成了净消费者了,对他未来也会产生影响。总的来说,粮食价格上涨对提高农民收入是有好处,但是不那么很明显。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是农业生产收入,包括粮食收入;二是财产性收入;三是转移性收入;四是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在外打工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很大一块是政府的转移性收入,比如各种补贴,各种灾害性补贴,扶贫等,这部分转移性收入也不是很大。
粮食涨价过程当中,游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可以有这样的设想,由国家用高出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再以平价卖给消费者,这样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相应的保证,消费者也不会因为粮价上涨而产生压力?
这种做法不会很好,因为它会扭曲这个市场,使整个市场调节、供需信息都会发生扭曲。同时国家财力也受不了,这个补贴是不得了的,几千万的粮食,要多少钱来补?去年,国家大豆临时收储计划就是这种情况,效果较差。
是的,必须还是要靠市场,可以做的是,把这个市场规划好,扶持好。对农产品,国家可以提高它的调控能力,通过各种交易市场,比如郑州粮食交易市场,中储粮、国家粮库、一些加工企业等等进行供需之间的调控。
就今年的天气来讲,西南地区的干旱导致粮食大范围减产,是不是引发全国粮食产量比往年少,所以,现在价格会水涨船高,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原因呢?
根据目前的形势,今年在产量方面,夏粮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影响的是秋粮。从目前的形势看,供给量大幅度减少的局面估计难以出现,可能会减产一些。但因为减产了一部分,就引起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我估计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根据2009年的情况,我们是有盈余的,也就是说供给大于需求,我们国家粮食有进口也有出口的,粮食进口,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豆要进口,因为我们国家把大豆也算成粮食,国际上一般不把大豆算为粮食,我们国家算。
最近我也注意到这样一个报道,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当前自己生产的大米不能够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呢?
我们国家大米有进口,也有出口。因为长江以北、淮河以北,东北大部分地区生产的是粳米,南方大部分地区生产的是籼米。近几年我们国家水稻生产发展很快,发展快的主要是粳稻,主要是东北地区发展快。所以,这几年大米的进出口局面是:粳米基本是净出口,籼米是净进口。
您刚才也说到了,我们国家的粮食每年都有进有出。今年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发生了干旱,导致了粮食减产,因此俄罗斯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您觉得这个政策对于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有什么影响呢?
乌克兰是生产大国,这几年出口量占世界总贸易的百分之十几,但我们国家粮食到他们那里的量多于进口量。根据普京的讲线%左右,俄罗斯有些粮食是限制向日本出口的,我们调查了一下,发现这些对中国粮食进出口、粮食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当前国内粮价上涨主要还是由于一些人力资本、土地资本以及人为的资本炒作原因造成的,那么我们国家目前又有哪些政策专门针对这些人为炒作情况,具体措施有哪些?
很重要的一点,要规范国家的市场运行机制。从农民的衣食延伸到最终消费者,这个链条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人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这种活动如果完全处于市场环境之下,大家公平竞争,每一个节点的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如果哪一头利润大的话,自然就会调节经营活动。竞争就把价格压低下来了。大豆处于赚钱差不多的水平,基本就比较平稳了。为什么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那是因为形成了非竞争市场,一些强势集团在哪里,有能力控制供给和需求,然后利用自己的控制力再赚取高额利润。
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市场运行机制,就像削山头一样,把强势的、不按市场竞争规律办事的人给压下去,大家处于公平竞争的状态就好办了,最后让生产者运作去。政府真正的责任是这点,这需要政策配套和法规配套要跟上。信息的传递很重要,有些地方能形成强势的供给方或者需求方,也有很大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里面。
针对当前粮食涨价的问题,以及之前游资炒作大豆、大蒜的现象,有专家提出这样的观点,开征暴利税,抑制游资炒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认为不妥,首先从开征新税的行为来说,一般轻易不要开征什么新税,因为开一次税就等于对市场形成了一次冲击,等于市场又调整了一次,税收的不合理,会对市场形成新的扭曲。同时开征暴利税,你也讲不清多少算暴利,这要设立标准。开征暴利税的话,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得配套。即使这些游资在炒作,他也是在这些政策法规范围内,并没有违法违规。他所获得的市场能力,进行的市场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即使出了什么乱子,那可能是别的方面的原因,比如政府市场调控失误了。
首先,这些产品并不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品,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市场冲击是有,但不是很大。对消费者的冲击也有,但也不能达到深切感受到痛楚的程度。这是近两年出现的情况,如果明年、后年经常出现这种状态,或者今年大豆、大蒜,明年是另一个产品,国家就要必须采取一些措施,采取自律性法规等措施,来把这个市场规范一下。绿豆、大蒜、生姜炒完了以后,说不定炒花椒都有可能。因为一部分消费者是固定要吃的,但产能在那里,产地也好控制,市场容量也是那么大,所需要筹集的资金也可以达得到,这就可以炒作。
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善,希望《反垄断法》尽量建立起相关法规,否则今年可以炒花椒,明年可能就炒胡椒了。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出台了晚稻施肥补助等扶持政策,您怎么看这个政策出台以及相关的背景,这对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有什么样的实质性帮助呢?
这个政策出台,从时间上看,晚稻已经播种下去,由于受洪涝灾害的影响,长势不是很好,当机立断的扶植措施应该是给它想办法稳产,分析一下,比较适宜的措施就是从施肥上给它做更多的工作,提高农民积极性,以求尽可能地提高晚稻产量。
那是成本方面。如果供给还有盈余,价格在涨,那是成本推动的;如果产量不涨了,需求量也在那里,成本还在涨的话,价格还得再涨。也就是说,今年粮食基本上处于高位走平的状态,下半年形势不好的话,会往下走一点,不过我觉得幅度不会很大,因为这么多年粮食丰收形成的库存容量在那里,现在国家这方面的调控能力也挺大。
非常感谢李主任同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了这么多有价值的观点,感谢李主任的到来,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