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暖棚蓝莓成熟的季节。在上海农科院庄行综合实验站的大棚里,用于科研的蓝莓也率先进入采摘期。
进入棚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绿色蓝莓树,走近一看,一根根蓝莓枝丫被挂满绿的蓝的果子压的弯了腰。在一片片蓝莓花旁,采食一颗果蒂转色变蓝的蓝莓,顿时香气入鼻、甜味入口。
那为何要大力研究小小的蓝莓呢?首先因为从世界蓝莓发展进程和现状来看,中国的蓝莓产业处于发展中阶段,前景广阔,其次蓝莓种植条件苛刻。
据悉,截至 2020 年底,全国蓝莓栽培面积6.64 万公顷,总产量 34.72 万 吨,鲜果产量23.47 万 吨,已经成为亚洲蓝莓的主要产出国。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占据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的仍是北美蓝毒,而南美蓝莓近几年也在快速发展,占世界蓝莓总产量的24%。
另外,上海蓝莓栽培以露地为主,由于蓝莓对土壤pH 值要求很高,很多区域都需要改土并添加硫磺粉才能种植蓝莓,长此以往会对土壤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蓝莓和大众熟知的草莓种植一样,都是亩产收益高的经济作物。不同的是,草莓一年种一次且技术成熟,蓝莓则是多年生灌木,并且对酸性土壤条件要求苛刻,研究也处于发展阶段。”上海农科院蓝莓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因此蓝莓的基质加营养液设施栽培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模式植株生长快,种植第二年即可投产,产量高达1500-2000斤一亩。”...
据介绍,混合基质是由泥炭、椰糠和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制,蓝莓定植其中后,摆脱了土壤影响,通过滴灌系统结合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可实现绿色、安全、高效、优质、丰产。这种基质+营养液的栽培模式,为上海地区蓝莓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果蒂部位基本转色变蓝,这是蓝莓成熟且适合采摘的标志,此时蓝莓的品质、风味、香气以及营养价值才能得到全面体现。”在现场采摘一番,记者被一类具有薄荷味道的蓝莓品种吸引。
据介绍,具有薄荷味道的蓝莓品种叫薄雾,又称密斯提,为1992年美国选育出的品种。平均单果重3.1克,单株果数800个,亩产量553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具有味甜和有香气的特点。
除此之外,专家介绍,绿宝石、优瑞卡、康维尔、比洛克西、戴安娜……都是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品种。当然,他们各有千秋:绿宝石亩产量高,达到963kg;优瑞卡产特大果,平均单果重5.5g,最大单果重8.8g;戴安娜单果重1.38克,可溶性固形物14%为最高,设施内成熟期5月中下旬。
值得一提的是,蓝莓绿色种植对乡村振兴和农业长三角一体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种植下的上海蓝莓成熟期在6、7月份,以农旅采摘为主。如果设施栽培结合加温,可以将成熟期最早提早到3月中旬,持续到6月初,与露地栽培的成熟期正好衔接,丰富上海地区上半年的鲜果供应种类。
同时早上市的蓝莓价格优势非常明显,3-4月优质蓝莓价格均在80-120元/斤,盆栽的蓝莓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进入家庭,价格可达300-400元一盆。
上海农科院已与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联合,进行蓝莓采摘、盆栽蓝莓进入家庭的共享种植模式探索,力争在服务市民、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的宏大工程中尽一份力。
另外,昨天观摩会也吸引了长三角其他三省的蓝莓科研人员代表。其中安徽省怀宁县蓝莓办副主任朱能益介绍,在种植方面,该县蓝莓种植面积5.5万亩,居长三角各县区首位。此次参会也是希望“取经学习”,加速当地蓝莓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按照怀宁县的规划,到2025年,将在全县适合蓝莓生长的10万亩土地上全部种上蓝莓,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