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正值麦冬收获季,记者来到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这里享有“涪城麦冬第一村”的美誉。
村边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冬地里,有的农民正在将纺锤形、米黄色的麦冬挖出来;有的农民在用镐头翻地,为接下来的下种做准备。机器、人工齐上阵,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还有不少地里的麦冬没有收呢,密密麻麻的,下脚都困难。
老李家有近3亩地种了麦冬,没请雇工,忙得不可开交。记者看到他时,他家的麦冬已经收完一大部分了,正和家人带着分拣好的麦冬种苗准备进行新一轮栽种。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已建成麦冬种植基地6万余亩,产量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2020年,“涪城麦冬”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地理标志互认名单。
因为适宜的环境,麦冬选择了三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好日子;而三台也没有辜负麦冬,通过健全强化产业发展机制,延伸产业链条,让已有500多年栽培历史的麦冬,焕发了新机。
下午1时多,匆匆吃过中饭的老李和家人继续在地里采收麦冬苗。先是用特制的钉耙插入土层,摇松土块,拔出麦冬植株,再抖掉泥土,放在一堆,等会儿一起用车拉走。这个过程中,有些麦冬粒会脱落,于是,每个人面前都放置着一个小盆,好把脱落的麦冬粒捡回盆中。
“种麦冬很费人工,也繁琐。除草、上肥、分株等都需要人工。再加上我们一般套种玉米和苦瓜,需要的人工更多。算下来,一年中大概9个月在忙这几亩地。”老李指了指正在栽种麦冬苗的长条形地说,“这4分地,要是一个人的线天。”....
同村的邹居发也是从记事起,家里人就在种麦冬。“我今年70多了,种了50多年麦冬。”邹居发说,现在他们家有6口人,种了6亩麦冬,他和爱人、儿子主要忙活地里的活,去年一年毛利润能到25万元。
邹居发细算了一笔账,去年麦冬的价格比较高,鲜麦冬1斤的市场价格能到14元到19元,除去人工、肥料等费用,他们家一亩麦冬地的纯利润能到两三万元。此外,从麦冬种苗栽种到1年后采收,在这期间可以先后套种玉米和苦瓜。“这两项加起来的收入也能到七八千元。”....
在麦冬田里,很醒目的是一排排间距平均的水泥柱。这是为套种苦瓜、丝瓜等藤蔓植物而设立的。此外,玉米也是主要套种作物。
套种好处多。据三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何爱坪介绍,一是麦冬喜阴,玉米、苦瓜等可以为麦冬形成自然遮阴的环境;二是苦瓜代谢产生的苦瓜素会减少病虫害发生。
具体来说,在麦冬生产早期,每8—10行套种一行玉米,同时按照每亩60—70根的密度安装水泥柱,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和收获后利用麦冬上部空间发展苦瓜等藤蔓作物。
“也可以利用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做支撑,发展豇豆等蔬菜种植,给早期麦冬构建遮阴生长环境;麦冬生长后期再引入一季大蒜种植。”何爱坪说,“复合种植条件下,每亩耕地能实现2500斤—3000斤鲜麦冬、1600斤玉米、5000斤—8000斤蔬菜、2吨黄储或5吨青储饲料秸秆的产出,充分释放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粮、药、菜、饲一地多收,达成‘千斤粮、万元钱’的复合生产目标。”。
近年来,三台县持之以恒推进麦冬生态立体种植,在保障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实现耕地安全、粮食安全、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五者高效协同,麦冬产业生态价值不断释放。
“麦门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大概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上这样描述麦冬。麦冬还有一个别名,叫“不死草”。因为它耐寒、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总是苍翠茂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还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中。
麦冬主要入药部位是其植株块根,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厘米到3厘米。气微香,味甘、微苦,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效,可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治疗,是中药里的常用药材。
据清同治十一年(1873)《绵州志》(绵州即今绵阳)记载:“麦冬,绵州城外皆产,大者长寸许为拣冬,中者色白力较薄,小者为米冬,长三四分,中有油润,功效最大。”。
海拔在450米—550米之间,涪江冲积出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土壤富含多种矿物微量元素,pH值7—8之间,富含有机质(1.3%),加上充足的日照条件和阴、湿分明的时节,汇聚成涪城麦冬生长的道地特性。“三台县境内涪江沿岸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麦冬的生产,所产的麦冬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丰富,药用价值高。”三台县麦冬办副主任张明说。
“我们三台的麦冬是最好的。你看,这一亩地可以收2000多斤麦冬。去年麦冬的价钱好,一斤鲜麦冬能卖12到16块钱。”61岁的刘大姐一边熟练地栽种麦冬,一边告诉记者。
今年三台县麦冬总产量预计达到1.5万吨。相比麦冬去年的市场价,今年的略低,这也是让邹居发最担心的:“最怕麦冬价格波动。近几年,川麦冬的种苗也卖到了贵州、云南等地,这些地方也开始种植,形成竞争。”....
作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川麦冬一直是国内外麦冬市场主流商品,具有品质优、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四川为我国最大的麦冬产地,川麦冬栽培期仅一年,生长期短、产量高。道地产区绵阳、三台等县市是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麦冬生产基地和麦冬市场交易中心。
涪城麦冬喜水喜肥。为了提升品质,村民们用的多是有机肥。“有机肥底肥施得比较足,种玉米和苦瓜也够用了。我们还是喜欢用有机肥,因为它的肥效长。”邹居发说。
这些肥来自三台县芦溪镇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生猪种业园的沼渣、沼液运送到田间储存池。猪粪发酵处理成沼液,就成了麦冬最好的有机肥料,既改善了土质,也保证了麦冬的质量。”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胡梁介绍,根据麦冬的生长规律,当地积极探索“猪—沼—药”复合种植模式,坚决禁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限度维持麦冬的道地性。
保证麦冬的品质也体现在麦冬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上。“我们以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制定‘涪城麦冬’种苗质量、投入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药材等级等10个标准,引导麦冬种植经营企业和个人对标生产、按标经销。”张明说。
对此,邹居发深有感触。“我年轻的时候种麦冬,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栽种都有技术标准,工具也变了。”他说,那时候农民穷,种麦冬投入少,全靠人力,现在是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采挖工具以前是1个钩,现在是5个钩,采挖效率提高很多。
加快建设数字化溯源体系也是当地大力推广的做法。“现已建成国家GAP认证麦冬生产基地6个、麦冬绿色加工中心15个,新建ERP(种植溯源)基站15个,建成麦冬数字化管理溯源云平台,麦冬质量全程溯源面积达2.2万余亩。”何爱坪说,“溯源区域产出麦冬重金属残留检测结果100%符合安全标准,多效唑土壤残留量保持在0—0.1ppm之间,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25年前实现‘零检出’。”?
为了给麦冬交易提供安全、有序、宽松的交易环境,绵阳市制定了麦冬交易市场监管及市场准出制度,引进四川天府商品交易所建成中国麦冬电子交易平台和结算中心,与四川代代为本、中兴药业、领旗食品等20余家企业合作开展网络直销活动,签订长期协议推广麦冬相关产品,麦冬电商年交易总额达2.5亿元。
近几年研究表明,皂苷为麦冬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已从麦冬中分离得到:皂苷类化合物(75个)、异高黄酮类化合物(19种)、多糖类(12种)、有机酸(12种)、挥发油类(0.085%),还有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体内过氧化水平,增强免疫力。
目前以麦冬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有380多种。全国销售额前100名的中成药种,含有麦冬原料的有咽炎片、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川贝清肺糖浆等7个。
麦冬是国家规定的可用于化妆品的中药原料之一。涪城麦冬提取物富含多糖,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对皮肤的粘附性强,伸展性高,是一种天然的保湿成分;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活性,且安全无刺激性。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将麦冬应用于补水保湿类产品配方中。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这首《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作者是苏轼,米元章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题目中的“麦门冬”,诗中的“门冬”,就是麦冬。
那是公元1100年,贬谪在海南的苏轼遇到皇帝开恩,得以北归。苏轼一路走走停停,于公元1101年农历六月,到了长江北岸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小住下来。苏轼的忘年交——书法家米芾恰在真州做官,便把苏轼请到东园这个地方居住。
当时长江岸边正值暑热,米芾冒着酷暑送来了中药“麦门冬饮子”——具有益气生津之功效。苏轼很感动,写下此诗。最后两句是想告诉米芾:你送来的药,我都吃了,还是我亲手煎的呢。